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588 0
2018-03-31
    有一个段子,是关于禅宗的:

    话说在一个寺庙里,有两个小和尚甲和乙,两人在佛经中一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争论了半天也没有结果,于是找方丈评判。


    和尚甲说:方丈,关于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这么这么理解?

    方丈淡定地说:恩,你说的对!

    和尚乙一听就急了,于是赶紧对方丈说:关于这个问题,难道不应该那么那么理解吗?

    方丈淡定地说:恩,你说的对!

    这个时候,旁边偷听的和尚丙差点没晕过去,于是走到方丈面前问到:

    方丈,你一会儿认为甲说的对,一会儿又觉得乙说的对,可是他们两个的说法完全是相反的,到底谁说的对呢?

    方丈看了看和尚丙,然后淡定地说:恩,你说的对!

    那么这个段子是什么意思呢? 难道是说方丈糊涂、或者和稀泥吗?

    其实方丈才是最智慧的人,只有他懂得: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只愿相信自己相信的观点和道理。他只是说出了三个小和尚各自最想听的答案:你认为对的就是对的,你认为不对的就是不对的。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过高得估计自己。比如自己足够理性,起码做事是有理有据的。事实是,只有在某些时候我们才是理性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不是先看见再定义,而是先定义再看见。

    也就是说,我们常常不是先观察事实,然后从这个事实中得出一个结论,而是在心中先得出一个结论,然后为了证明这个结论,选择性的去找证据。

    当我觉得你是错的时候,你不是这点有问题,就是那点有问题,反正肯定是有问题。当我觉得是你偷了我家斧子的时候,不管你做什么都像一个小偷。当我后来找到这把斧子的时候,不管你做什么都不像小偷了。

    我们之所以讨论半天这个问题,是因为经常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如果我这样做了,别人会不会不喜欢我?”

    原因很简单,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根植了这样一个评判标准:“我是不是受欢迎的?”

    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应该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哪怕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很多人承受不了别人对自己的一点点非议,更别说有人不喜欢自己了。

    为此,很多人会去做很多讨好别人的事情,只是为了避免别人对自己的非议,只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满意。

    但是,我们能做到这点吗?

    很多80后可能还记得有一个叫《抬驴》的动画片,说的是爷孙俩,牵着一头驴子到市场去卖。

    遇到一位樵夫,樵夫说:喂!这一老一少真傻,有驴子为什么不骑啊?于是,爷爷牵驴孙子骑驴。


    遇到一位老汉,老汉说:喂!这孩子真不懂规矩,哪有爷爷牵驴孙子骑驴的道理?孙子羞愧,让爷爷骑驴。


    遇到一位老太,老太说:喂!当爷爷的怎么一点不疼孙子啊?让孙子骑会!于是,爷孙俩一起骑驴。


    遇到一位农夫,农夫说:喂!那么小的驴子能承受得起两个人吗?快下来!爷孙无奈,找根杠子抬着驴子。


    来到交易市场,大家说:哈!快来看啊,从来没看到天底下还有人抬着驴子的傻事!

    爷孙俩最后抬驴的做法看起来很愚蠢,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真的敢说自己就比他们聪明呢?

    比如家庭中婆媳闹矛盾,丈夫帮媳妇说话,自己母亲不高兴;帮母亲说话,媳妇不高兴;两边都帮着说话,被说没原则;两边都不管,说这个男人不负责任。当一个丈夫想面面俱到的时候,往往面面都不俱到。

    所以,每一个人都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你永远不可能让周围的所有人都满意。

    你真正该做的是,做出你认为最好的选择。这个选择或许会让一部分人不满意,但如果这是你当下能做的最好的选择,那去做就可以了。不要幻想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可以回避所有的问题,让所有人都满意。这个情况或许有,但却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更多的时候,你面临的都是一种艰难的取舍,甚至要付出一些自己不太愿承受的代价。不要害怕别人恨你,只有承受的起一些人对你的恨,你才能真正的面对自我,勇敢地做自己。

    有人不喜欢你?你应该谢天谢地,这样你就有更多精力去照顾真正对你好的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