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实行“企业化自治” 不缴物业费也享好服务
2012-04-16 08:49:03 来源:无锡日报
http://www.thmz.com/col23/col89/2012/04/2012-04-161104922.html
物业公司突然撤离,小区不得不实行业主自治。棉花巷社区的兴隆苑小区在业主自治中引入了企业化的模式,从2008年8月至今未向居民收取一分钱物业费,小区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却胜过从前。
开源创收自给自足
据介绍,兴隆苑小区建于上个世纪末,共有315户业主。原来的物业公司因无法维持正常经营,在对小区管理近七年后突然撤离,小区一下子陷入无人管理的混乱局面。由于小区规模不大,其他物业公司不愿入驻。社居委与兴隆苑小区居民商议后决定成立业主委员会,自主管理小区。昨天,社区书记许建楠告诉记者,业委会接手管理小区时,账面是亏损的,必须找到一个能“自给自足”的方法,小区才能实现长治久安。于是,他们广开收入之源,小区共有110个停车位,1个停车位每月收费100元,一年下来有10多万元入账,原物业公司的部分办公用房也出租给了一些电脑公司。
成本控制颇有心得
收入来源解决了,但业委会不具备收取费用的资格,也不能报税。“现在这一难题在政府关怀和支持下解决了。业委会在质监局取得了企业代码,现在可以直接在地税局报税交税了。居民缴停车费之类的也有正规发票。”许建楠说。目前,业委会下成立了物业处,聘请了保安、保洁员等工作人员,管理和服务已步入正轨。
在小区自治的成本控制上,兴隆苑颇有心得。停车费用来维持业委会的日常运作和小区的日常管理,房屋租金则用来为居民办一些实事。2010年,投入了3万元更换和增加了小区的监控设备,对居民楼防盗门进行了维修保养;2011年,投入了15万元,更新了小区草坪并粉刷了所有楼道;另外,每年还要结余5%-10%的资金,用于下一年的投入并备不时之需。接下来,整个小区的外墙翻新将提上日程,目前社居委和业委会正在讨论实施细节并计划用两年时间结余足够的启动资金。
行之有效居民认可
小区实行企业化自治以来,每一笔收入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深得居民认可。居民王先生出资4000元为监控室安装了空调。他说:“业委会为小区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事。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将企业化管理“嫁接”到社区管理上来,在当时兴隆苑小区可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经过3年多的摸索和尝试,证明这种模式行之有效。目前全市已有近20个使用这种管理模式的小区。接下来,辖区内的李巷小区也将尝试这种模式进行自治管理。(惠晓婧)
没有出现物业公司以前,物业费100元/年,为什么一变成小区,就1000元/年?难道是业主花钱雇物业来剥削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