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16 1
2012-04-28
按均衡理论分析各国经济
                                                                           包海松
       经济理论只有能与现实相对应或得到实践检验才能得到认可。我认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个体均衡与社会整体均衡的协调问题。个体均衡是指社会个体得到充分就业收入后出于利益最大化原则作出消费与储蓄安排;社会整体均衡是指社会的消费与投资总需求能实现充分就业状态。换言之,如果社会个体在得到上一期充分就业收入后作出的消费与储蓄安排能使本期继续实现社会充分就业,则表示个体均衡与社会整体均衡实现了协调;否则,失业将会出现,个体均衡与整体均衡就不协调,经济将出现失衡。实现个体均衡与整体均衡协调的条件充分就业意图储蓄等于社会合意投资。一旦充分就业意图储蓄超过社会合意投资,经济将收缩,以使实际储蓄等于投资。因此,现代经济的核心就是如何缩小或弥补这一缺口,以实现较充分就业。
      以上观点实际上也是凯恩斯理论的部分思想。对于凯恩斯理论,许多人被其复杂的理论体系所迷惑。事实上,凯恩斯的核心思想并不复杂,只是他的书写得不好(表达不好加上部分论点错误)才造成了误解。我将凯恩斯理论简单概括如下:由于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使充分就业意图储蓄超过社会合意投资,于是失业出现。为了弥补这一缺口,凯恩斯认为应该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来实现。
      我认为,经济体应该从内部均衡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使这一缺口趋向于零。凯恩斯的主张虽然能够暂时解决问题,但决非长久之策。事实上当今的债务危机是过度使用财政政策的结果。假如经济失衡是暂时的,那么凯恩斯的主张具有合理性。但如果失衡是长期的,财政政策就不具有可持续性,而必须要从内部平衡这一缺口。我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总体趋势是这一缺口的会越来越大,当然前提是在其他政策不变的条件下。据此,我提出了解决失业及债务危机、经济危机的办法,一是降低边际储蓄效用;二是缩小贫富差距;三是减少法定工作时间。(具体参见“失业与债务危机”,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424210-1-1.html
      我将这些观点称为“均衡理论”(目的是为了方便),按照这一理论,下面分析一些国家当前的经济。


                                             一、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及解决办法

      1、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
      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充分就业意图储蓄远高于社会合意投资”,由此造成的潜在危机日益加重。中国处于充分就业意图储蓄远高于社会合意投资的主要体现是储蓄率居高不下,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及消费率持续走低。2007年中国的储蓄率为52%,2008年至2010年这三年的储蓄率都是53% ,而同期世界平均储蓄率仅为20% 。世界上其他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值一般在0.6以上。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根源有三个:边际储蓄效用过高、贫富差距及国企,下面分别进行论述。
    (1)、边际储蓄效用过高。消费的决定因素是边际消费效用与边际储蓄效用对比。在消费效用不变的条件下,边际储蓄效用是消费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经济多年高速发展使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民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随着收入提高、消费增长,居民的边际消费效用也随之递减。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与福利水平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相应改善,使得中国居民的边际储蓄效用处于很高的水平。这样,中国居民从不断增长的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过高,用于消费的部分过低。使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据著名市场调查机构尼尔森公司的报告,2010年中国储蓄总额达到GDP的50%,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其中家庭储蓄占GDP的比重在16%左右 。尼尔森公司报告称,医疗和退休后的预防性储蓄是中国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该公司的报告还认为,结婚、购房、子女教育、赡养父母等各生活阶段花费的高成本,导致家庭预防性储蓄居高不下。
    (2)、贫富差距。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储蓄率上升,原因是贫富差距越大则少数富人获得的财富越多,但由于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换言之即是边际消费效用较低),因此会将增加收入中的大部分用于储蓄,从而进一步扩大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显然,贫富差距越大,则储蓄率越高、消费率越低。中国目前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成了储蓄率高企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因此使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3)、国企。国企为何导致中国消费不足?原因在于国企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比例,而国企收入没有进入经济的消费环节。2011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2万亿元,实现净利润9173.3亿元。截至2011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8万亿元,净资产10.7万亿.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市场中每个人的收入都来源于别人的消费,同时每个人的消费也都成为别人收入的一部分。假如部分人在得到收入后几乎不消费,则其他人的收入会因此下降。还是拿鲁滨逊的海岛社会来说,当鲁滨逊决定将部分收入储蓄起来时,他的同伴将因少了鲁滨逊的需求需减少产出。反过来,他将因使收入下降而减少对鲁滨逊产品的需求,这又导致鲁滨逊收入下降。因此,鲁滨逊的储蓄将使自己及他人的收入都下降。显然,社会的每一分产出都必须成为下一期消费或投资的一部分,否则社会产出必将下降。
      如果把国企看作一个特殊人,则这个特殊人不但占有巨额资源,而且只生产不消费。一方面,这个特殊人占有较多资源在社会产出中分得的比例就较高;另一方面,这个特殊人不需要消费,每期利润全部储蓄下来投入下一期产出,这就使其在下一期的产出中能分得更多。于是这个特殊人越来越富,而普通人则越来越穷,形成“国富民穷”。特殊人获得越多,其他人所得就越少,从而使消费需求下降、失业增加。经济的本质是生产与消费的循环,但这个特殊人只参与了财富生产环节而没有参与财富消费环节,这就使得生产与消费之间出现不平衡,产出高于消费。为了弥补消费不足造成的总需求不足,只能加大投资需求。于是中国的投资总额逐年大幅上升,而国企这个特殊人为政府扩大投资提供了资金支持。换一种思路看,投资实际上也相当于这个特殊人的“消费”。也就是说,在中国这个市场里,普通人消费一般意义上的消费品,而这个特殊人消费“铁路、公路、桥梁、基建”等特殊消费品。如果将这两种消费相加,则调整后的总消费占GDP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到接近其他同等发展程度国家的水平。
      然而,过度的特殊消费并不会为国民带来福利,仅仅起到了弥补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平衡产出与消费的作用。同时,政府过度投资事实上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因此,要真正实现经济平衡循环,必须要使国企这部分财富分配(体现)到每一个国民手上。也就是说国企的所得要变成国民的所得,并通过国民消费实现社会消费与产出的平衡。在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国企的问题首先在于如何使这部分财富合理分配到每一位国民的手中,在此基础上谈国企的改革才是正确的思路。

      2、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
      危机的缓解。既然充分就业意图储蓄远高于社会合意投资,按理经济将收缩,失业率会大幅上升。但这些目前在中国并没有发生,原因在于中国通过大规模投资来弥补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同时,房地产热暂时放大的市场需求,使总产出趋向于充分就业产出。另外,净出口这些年来对弥补这一缺口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很显然,中国正是通过增加投资与扩大出口来填补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但是这必然会导致经济过于依赖投资与出口。投资过多的后果必然是产能过剩,这就是中国产能过剩的主要根源。与此同时,过于依赖投资的增长方式又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很显然,中国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缺口的不断扩大是导致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的主要根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潜在就业危机的根源都在于此。贫富两极分化扩大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而中国采取的解决措施又导致两极分化进一步扩大,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缺口。
      问题的解决。本质上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与其他国家债务危机都是同一根源,也就是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缩小(如果不能完全使之相等的话)两者之间的差距,减少储蓄,增加消费。由于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储蓄的决定因素是边际消费效用与边际储蓄效用对比,而边际消费效用相对稳定,因此就必须降低中国居民的边际储蓄效用。降低储蓄效用的根本办法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稳定居民的收入与支出预期。同时,从整个社会来说,在产出一定的条件下,贫富差距越小则充分就业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也越小,这表明必须适当缩小中国贫富差距。另外,在经济循环中所有的产出都是要对应所得者的,而国企在经济循环中的地位不清晰,这是导致中国消费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中国经济简单前瞻
      如果中国不在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及国企改革上做文章,那么用额外需求弥补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缺口的措施不具有可持续性。换言之,只要政府投资行为走到了尽头、房地产泡沫破裂,那么中国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的巨大缺口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黑洞。在这一黑洞的作用下,中国的居民消费会螺旋式下降。可以预见,在经济收缩的压力下,政府会想办法激活房地产市场、放松银根、加扩大政府投资。然而,这些行为如以往的任何调控一样,只能暂时起一定作用,过后又会使矛盾加倍激化。在此呼吁:中国应该立即降低边际储蓄效用、缩小贫富差距、合理分配国企财富。
                             
                                                                        
  二、日本经济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失败之后,日本出人意料地在短短不到三十年时间内迅速崛起,很快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股突如其来且异常强劲的“日本冲击波”迅速影响着全球市场,改变了世界经济竞争的大格局。
      但是,从1991年开始,日本经济骤然减速,经济长期停滞。自此开始,日本政府不断采用大规律刺激措施,力度一次比一次大。然而,虽然刺激政策超过了二十年,经济始终未见起色,反而是政府债务越来越重。每当经济有千分之一的增长时,日本政府就会兴奋地宣布经济将走出衰退,迈向增长(这一幕现正在欧美上映)。但是,迎接日本人民的不是经济增长,而是债务增长。日本国债超过GDP200%,是发达国家中债务占GDP比重最高的国家。然而,与日本政府债务增加对应的是日本国民储蓄的增加。在这里,假如日本的国债与储蓄都平均分配到国民手里,则人们将发现日本既没有巨额的政府债务,也没有大笔的个人储蓄。换言之,只要调节好消费与储蓄,日本经济完全可以不依赖债务。
      日本为何这些年来经济停滞?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充分就业意图储蓄超过合意投资。一直来日本的储蓄率在发达国家是最高的。在经济起飞阶段高储蓄率可以转化为高投资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这能很好地解释了日本等东亚国家为何经济能够快速增长的原因。然而,一旦经济增长到一定水平后,对投资的需求会稳定下来或会略有下降,而产出的增加会使储蓄增加。同时,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福利水平又是比较低的。这样一来就使得日本的边际储蓄效用过高,造成充分就业意图储蓄就会超过社会合意投资,使失业出现。为了弥补这一缺口,日本只能不断通过财政赤字向市场增加需求。这自然使得日本对债务的依赖无法自拔。可以说,只要日本不调整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日本的债务就将不断上升,直至某一天轰然倒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4-28 14:47:14
从中也可以看出,如此规模的国企对中国经济是一种危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