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22 1
2012-05-03
1  树立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城乡的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它要求以统筹为手段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就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从体制政策和法律法规上改变重城市、轻农村,先市民、后农民的做法,加快转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l)协调城乡发展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转变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从城乡分割、差别发展转到城乡互通、协调发展的道路上来,把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第一要素,把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增进最广大群众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生态利益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协调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制约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瓶颈,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首要条件。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搞好城乡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着力形成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一体化规划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在加强硬件建设规划的同时,、还要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的发展,重点放在加快发展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3)协调城乡产业结构调整。要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4)协调城乡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发展涉及整个经济社会管理构架的重组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核心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改变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对城乡关系和整个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关系进行全局性、战略性调整,建立城乡统一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其中重点是要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纠正体制上和政策上的城市偏向,消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残留影响,保护农民利益,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给农村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完整的财产权利和自由的发展空间,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城乡要素自由合理有序公平流动,实现资源优化的配置。

2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间收入差异不断扩大,是影响消费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力远大于农村消费能力,因此,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首先,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只有促进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才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更多受益,才能使农民有能力、有条件从事多元化经营。同时,必须切实落实国家惠农政策,使农民放心生产、安心消费。2008年我国农民政策性补贴收入己经达到历年来最高水平,只有把中央和地方ZF出台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施惠于农民,从财政上保证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才一能确保农民增收有望、消费无忧。

其次,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生产总是面临着自然风险,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调整慢,农产品市场需求弹性低等特点,使农业面临着经济风险,这样在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农业往往微观效益低而社会效益高,农业因此而受到抑制。现阶段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仍然存在,农业面临高价的生产资料,同时又承担各种农业税负,使得比较利益本来就很低的农业更加面临困境,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必须从农村居民切身感受的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等问题入手,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和ZF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适宜于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及福利体系,使农村居民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做到无后顾无忧,稳定居民支出预期从而促进农民即期消费。

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既影响到千百万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也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因素。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农村困难居民来说,最低保障制度无疑是雪中送炭,是促进城乡和谐的助推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5-3 13:32:24
大道理大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