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春 祭
春风翩然昨日景,
繁花落尽谁惜红,
一代风流书生梦,
象牙塔斜对月空。
思想老了,苦了青年学子,书海行舟,并不一定通达光明的彼岸。不说为什么理想了,连找份工作都困难。落花一地,梦想远去了。
思想落后于时代,自然会褪去迷人的光彩。过去的伟大思想可以学习借鉴,学习借鉴中有点敬意,有点感叹,却不能当作权威标杆,更不能因熟读经典而自鸣得意,好像自己站在思想高峰似的。
说实在的,经济学究竟有那些共识,这还真是个问题。主流经济学面临失去信任的麻烦,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到凯恩斯理论,思想的局限性在现实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对理论实用价值下降最感到失落是那些坚定的自由主义者,他们曾试图去修改旧理论,可修来补去,似乎沒什么意义,好不为难愁煞人。
批评者们大量涌现,全世界都流行的自由经济思想,已经不可挽回地失去昔日的光彩,渐渐成为一种让人祭奠的遗产。
当然,我不是否认这些思想的成就和传承的价值,还沒有什么新理论能够替代这些思想,成为一种广泛的新共识。目前,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难以替代,那些思想只是失去了一些经验的基础和普及的应用价值。
思想之美长存,庞大的思想体系有一种严谨的构架,间接地映射着自由市场经济的奥秘。现代人追寻这些思想的精髓,终将保持对理性思想的崇尚。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为强国富民立学,仍然是经济学的基本要旨。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涌现了大批欲与主流思想家比高低的批评者和思想者,只是社会还没有从容地接纳他们。敏感的新人们因寂寞而消声,痛快淋离的倾诉之后,绝大多数人再没有留下丝丝的回音。他们中隐潜着真正的天才,一些独特稟赋需要滋养,如果不能坚持下来,就会失去创造历史的机会。现实的浮躁和压力很难让学术研究长期坚持做下去。
今天,我们并不缺少经济思想的传承者,缺少的是烘托新思想的社会气氛和宽容趋向。
人们宁愿重弹老调,也不愿倾心细听有差别的声音。一些高谈阔论者,完全没有独立的见解,却大谈自由之思想。恕我不敬,他们写的那些东西早已功力不济,思想已经老得不象样了。
世风日下,混饭还行的东西,有时会被个别人品低下、节操不济的文士所利用,这种人骗吃骗喝的本事大得很。
恰恰是新思想的探索者,给人勤奋好学的深刻印象。传说中的网民苗实,读书三十载,自学经济学,40岁有余,还靠父母供养,每天大部分时间在网上发帖子,自创一套理论。他对经济学的狂热爱好,有点儿古代学子潜心攻读圣贤书的味道。
人间最灿烂的东西,是孩子们的天真,新思想的探索者如孩子般地对每一个发现都感兴趣,认为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音乐,并不一定是音乐晚会上的金曲,闹市街角突然飘来一曲吉它,也许更容易打动人心。
宁肯有些幼稚鲁莽,也不要重返旧思想的庭院,春风翩然已是昨日风景,对西学无比精通,并不一定收获灵气,过于迷恋承袭,反而成为沉重的思想负担。
少些思想包袱的人,更能够洞悉世界大潮。追求知识的人应该义无反顾地放弃旧思想,把守读书台的大门并不会给捍卫者带来尊重。顽固地去坚守,沉溺于旧思想的小天地,与孔孟孑遗同类,也没有什么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