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美)丹尼尔·戈尔曼 著 中信出版社 2010年11月10周年纪念版(经搜索,本书电子版在本论坛有大量资源,固不再重复上传,有兴趣的读者自行搜索)
这无疑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作品。其作者是一名从事多年记者工作的哈佛心理学教授,这样的经历让他能在科学研究前沿与现实世界的困惑中间建立真正沟通的桥梁、把最新科学研究的成果更好的应用于指导大众生活实际、教化大众。
作为一本畅销全世界的巨作,其具有强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国内外在此基础上有很多延伸著作,同时广泛应用于与人相处的各个研究和应用领域。
我们在推崇这本书的同时,应该提醒大家应该用一种理性的眼光看待本书。
正如同其作者所言,目前的媒体曲解了他文中的说法,统计研究认为的人的成功20%归功于智商,但是并不是说其他80%归于情商,还有财富、家庭教育、性格和运气等。
警惕对副标题“为什么情商比智商重要”的过度渲染与解读。其实作者限定此种情况出现在与智力成功关联较少的“软领域”,比如健康、爱情、人际关系,在企业领导力等领域应当分情况讨论。他文中是在智力平等的基础上,才考虑情商的作用巨大。
他是把心理学研究的人的“情绪”为研究对象,把原先心理学较少涉及的神经科学研究进展与现实结合,提醒人们要关注和调节自己及他人情绪,更好的配合IQ工作。我个人觉得,情商在与人相处较多的领域应用广泛,以及心理健康调节等,这也是为什么非常推崇次数的人主要是心理学教授、管理学教授、培训机构、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等。
我国状况
其实这方面研究中国自古有之,儒释道都非常讲究人内心的平静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对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汗牛充栋的官场哲学类书籍充满了对与人相处过程中人情绪的认知与管理。在以智商决定的八股文写作才能决定是否有资格进入仕途,以情商决定的综合素质决定其上升的高度与速度。
只不过,正如同中国历史上科学的不发达,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为形成独立的学科,为全面的阐述概念、系统的研究。可惜的是编码知识容易记载、意会知识少有传承,因为没有形成一般化的科学语言与研究规则。
带着合理预期看书
我们不要抱太大期望本书一定会给你带那些具体的收益,你应该为了更加了解自己及人类社会全身心的投入进来研究本书作者所言,认真仔细的体会每一个小案例的意义与作者的解读。
我们以一种熟悉的眼光看待本书,你会觉得有些地方是对我们认识的有益补充,因为的确如此:他是以心理学神经科学上的最新研究为基础的引证,而我们是以前人和自己经验总结。
虽然有些人怀疑心理学目前是否已经是一门严谨、全面的科学,但是我们要以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眼光看待本书。如果你了解心理学,就应该知道他本身就是用来研究人心理现象与规律、所引致的行为及其互动的科学,情绪研究本身就是心理学研究的一部分。
其实每个人都是具备一定的认识和管理自己及他们情绪的能力的,从小长大到现在都在无形中学习,基本依靠的是总结和领悟。读书的作用在于缩短这种学习的时间和其他成本,当然一些意会知识的深层经验还是需要自己在实践中学习到。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并未对本书有过深入研究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做的很好,但我想这并不妨碍认为本书是一本有价值的书。我觉得情商这个概念就相当于一项健康测试,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发现自己是否在某些方面越过阀值,是否需要关注和调整,所以我基本我不同意“情商”无用论的说法。
延伸阅读
其实今天的心理学教材里,已经包括了本书很多理性论内容,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参考。本书也有深深的行为科学烙印,有兴趣的经济学读者可以去参考行为经济学,《决策、不确定性和大脑:神经经济学》是我见到过的目前在此领域最为前沿的中译本书籍。
内容的思考
虽然作者视野开阔,但是在解释除智商外影响个人80%成就的的总舵因素里面,作者仅仅研究其中的一个因素:情绪智力。智商是百年历史的概念,情商确属当时的开创性研究。情商智力的逻辑是:人掌握了提高自身效率的心理习惯而日常行为效率更高。对于为什么智商高的人一般依旧占据更高的位置:是因为这些智商高的人更容易接受更好的教育、吸收前人的优秀成果,比如更早接触到类似本书的优秀书籍。所以,在学校专业成绩好,适合做行业内专家,特别是他本身对这个领域又感兴趣的话。
阅读的价值
他把原本艰涩枯燥的研究应用于充满无限乐趣的真实世界,人们易于接受并吸收。我觉得这就是人文学科的意义:关乎人文,以化天下,而不仅仅是坐在屋里构思纯学术。
他让我们反省经济理性人假设,在分析真实经济社会的时候,即使不是错的,也是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留意。本书无时无刻不体现选择的原理,跟许多经济行为假设相一致。也是研究在信息不完全情况和现有资源禀赋下,最优策略选择问题,而且是最一般的选择,超越了经济人假设。
所以,我认为本书是学习社会科学人应该了解的内容,因为我们以后工作的重点就在认识和控制自己及他人的思想、行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