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专稿:据路透社5月7日报道,近来,生产石油及相关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利用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买下约1万亿美元的中国产品。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买下的高附加值产品,如建筑设备、大型基础建设产品以及网络设备等等,正迎合了中国ZF希望出口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法国兴业银行驻香港的中国经济分析师姚伟(音译,Yao Wei)向记者表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后,相关出口国有了大笔收益,而这些国家正将这部分资金投进全球贸易体系。而其他新兴经济体正是中国出口业发展的希望。”   过去,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主要倚仗加工贸易———进口原料和配件,组装成产品,然后出口海外。如今中国出口的价值来源正发生改变。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订单越来越多,它们购买工业产品以完善自己的基础设施———这些产品的附加值很高,因为产品零部件由中国本土制造。这一贸易重心的调整或将惠及中国国内经济,其潜力将在为满足新客户需求而改进技术和生产线后愈发显现。   整合增加产品附加值和新增出口目的地的举措,或将支持中国未来10年的出口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财富。(骆川)
对于希望进入高附加值产业的中国公司和有待调整的中国经济来说,
石油拉动的、价值1万亿美元的意外贸易额,是再及时不过的帮助了。
  生产石油及相关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利用这些产品价格上涨的收益,买下约1万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对中国更重要的是,他们买走的高附加值产品,正是北京希望出口企业努力的方向。
  “石油出口国家从商品价格上涨中意外受益,它们现在将这些收益返还到全球贸易体系之中”,法国兴业私人
银行在香港的一名中国经济学家说,“中国出口的一线希望恰恰是其他新兴经济体”。
  过去,中国出口拉动增长,主要倚仗加工贸易——进口原料和配件,组装成产品,然后出口海外。如今中国出口的价值来源正发生改变。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订单越来越多,它们购买工业产品以完善自己的基础设施——这些产品附带很高的
国内附加值,因为产品零部件由中国本土制造。这一贸易重心的调整或将惠及中国国内经济,其潜力将在为满足新客户需求而改进技术和生产线后愈发显现。
  据咨询公司龙洲经讯的分析师的计算,国内附加值占加工贸易总额的30%至50%,而该比例在以本土零部件制造产品的出口中为70%至90%。此类出口约占2011年中国出口总额的48%,而2001年至2005年的
平均数据为41%。
  整合增加国内附加值和新增出口目的地的效应,或将支持中国未来10年的出口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财富。稳固住石油出口国市场,将保证中国赚回每年花在
能源上的大量资金。
国际能源署对石油价格上涨如何影响欧佩克成员国进口需求的研究显示,中国在能源进口上每花1美元,将会产生64美分的出口需求。而北京之所以鼓励这种市场多样化,原因之一是欧盟需求的不可靠,那里衰退的恐慌正再次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