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年来石油涨价与现在石油跌价的原因的分析
(戚华建)
一般来说,在对“行情分析”的经济实践中,一个大宗商品(尤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的实际日销售量如果超过它的实际日供应量的95%以上,就可以视为“行情”在趋向上涨。
据网络有关资料,在2005年,石油日消费量在8300万桶,日供应量在8400万桶,在08年日需求(消费量)8600万桶,而日供应量在8700万桶,
我们可以看到,05年和08年的石油的日需求(销售量)都连续接近日供应量的99%。可想而知,如果你是一个石油供应商,每日100桶石油卖掉只剩下1桶,有时候不够卖,有时候剩几桶,这个时候,你会怎样想,如果来个什么国际局势局部冲突,石油够用吗,我问你,你会不会想到涨价?
再说,在实际上,上述假设的这剩下的每日1%的过剩的1桶油,也不是平均地分配到每一家的,就是说,不是每一家石油经销商每日卖掉都刚好过剩1桶;(自由市场买卖是不可能做到平均分配的,因为总会有人看到行情趋向上涨而存货),所以就会出现有少数几家存下5桶10桶或更多,而多数家就缺油断货。(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上几年就曾发生过)在加不到油的地方就涨价;并且,3年来,世界上每日的石油消费量从8300万桶增加到了8600万桶,平均每日增加了消费300万桶。于是这种消费增加的经济现实就刺激了商家的增加库存的欲望,所以根据“交换定律”,市场就很自然地拉动了石油涨价的行情。
显然,因为实际上,每日假设全球的石油的供需过剩按平均100万桶/日递增,那么,假设3年下来,累计全球石油过剩接近10亿桶。当然,这10亿桶石油的库存,已经对石油的跌价悄悄埋下了伏笔。但,对日消费8600万桶石油的国际市场来说,还不是个大问题,因为10亿桶也无非是十几天的世界消费量。如果全世界的石油大公司“大家联合一下”都放假个把星期,不生产,或世界上来一来什么局部冲突,这点库存石油就可能马上销光。但怕就怕在市场消费“锐减”下来,如果市场每天消费量减它个几百万桶甚至更多下来,那这10亿桶的库存将会是灾难的。我现在虽然没有今天世界石油消费量与供应量的数据,但从这次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房地产、建筑业突然“冷却”及工厂的减产停产、消费品市场一片萧条等分析,对石油的日消费量应该是个不小的打击。所以,我认为,市场消费对石油的“锐减”和加上这10亿桶石油的库存,应该是今天石油崩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