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在不久前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介绍,根据民意调查,中国民众对防治腐败成效满意度由2003年的51.9%上升到2011年的72.7,国际社会对中国防治腐败工作给予积极评价。(5月15日京华时报)
  这则报道没有注明民意调查的出处,我们无从知道该调查采用什么方法得出结果。按照这个调查结果,可以这么理解,就是2003年只有一半多一点的民众对中国防腐工作表示满意,而至去年,已攀升至七成多,与此相对应,中国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败现象应该呈大幅下降趋势,而且这种势头似乎还在延续。
  然而这种说法与我们的实际感受并不合拍。查阅2009年—201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可以找到以下数据:全国检察机关查办大案要案数依次为:17594件、18191件、18224件、18464件。查办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分别为:厅局级181人、204人、188人、198人,省部级4人、8人、6人、7人。从以上公开信息可以看出,最近四年,贪污腐败案件仍呈高发态势,大案要案并没有减少,被查处的县处级以上干部每年都在2000人以上,这个数字非常惊人。而且从深处说,对腐败分子能否做到应查尽查还很难说。一边是腐败案件居高不下,一边是民众满意度持续上升,这实在令人生疑。
  这还不算,总结近年来曝光的贪腐大案,还能找到两个清晰的印迹:一是贪腐案值屡创新高,亿元以上的大案已不鲜见,如原
苏州
副市长姜人杰、原
杭州
副市长许永迈都轻松迈入亿元俱乐部。二是腐败与腐化结伴而行,不少贪官背后都站一个情妇甚至一小趟女人。包二奶、养情妇成为腐败的伴生物。
  没有人怀疑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但是每年查办这么多贪腐大案,让人对反腐败的形势不敢有丝毫的乐观。反腐败任重道远,民众满意度节节走高,谁能解释其中的因果关系?民众防腐满意度调查结果是怎么出炉的,确实要打个问号。
  是调查统计的方法出了问题,还是为了某种需要人为粉饰太平,需要数据发布者认真思考。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屡屡发布有违公众感受的统计数据,社会各界颇有微词。甚至有些数据成为公众心目中的反向指标,大大影响了有些权力部门的公信力。希望后来者引以为戒,切勿让注水数字干扰民众的正常判断,更不要破坏民众的情绪。因为贪腐已让人不堪,出台这些自己都不信的数据,对民众进行二度伤害,就更不厚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