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电价的实施方案正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听证之中。从已公布的一些方案看,让人至少产生三大疑问。
疑问一:阶梯电价是不是变相涨价?早在09年底传出要实行阶梯电价后,就有许多这样的质疑。如今,所有已公布的方案都是将第一档电价与现行电价挂钩,而第二档、第三档电价分别提高10%和60%(按现价每度0.5元计)。很显然,这就是一种涨价。那么,不是涨价的阶梯电价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第一档电价适当低于现行电价,第二档电价与现行电价基本持平,第三档电价适当高于现行电价。这才叫“阶梯”。所谓阶梯,不能只往上走吧?只往上走的阶梯不是涨价又是什么呢?
疑问二:第一档电量标准是如何确定的?所有已公布的方案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发改委给第一档定的原则是覆盖80%城乡居民。那么各地的80%是如何测算出来的呢?从“城乡居民”这个表述看,似乎是一个地区的总人口(居民)与总用电量相除得出来的。但阶梯电价又是按电表(户)计算,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按居民是80%,而按户又是多少呢?也是80%吗?如果不是,那么按户实行阶梯电价岂不是“偷梁换柱”吗?这对家庭人口多的用户公平吗?即使这个80%就是按户(电表)统计的,那么同样也存在问题。比如,那些长期或定期无人居住的户是不是也成了分母?他们有电表但没电量或者电量很少,结果也成了80%的一员。这不等于那些正常住户替他们平摊了电量吗?这一平摊,就拉低了第一档电量标准,这对正常住户公平吗?
疑问三:有多少城市居民“电价不会受到影响”?宣传上说,第一档也就是80%的城乡居民电价不会受到影响。注意,这是指“城乡居民”,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是合在一起算的。那么,对城乡居民来说有80%不受影响,但对城市居民来说有多少不受影响呢?按现在城市居民一般情况看,很可能要倒过来说了,就是80%的城市居民怕是要受到电价上涨的影响了。上海北京的第一档电量定得高,难道就没有它们农村居民比例小的原因吗?实际上,你让城市居民去省电也省不到哪去,而让农村居民去费电也费不到哪去。按城乡居民合算出来的第一档电量必然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即城市居民不够用,农村居民用不完。这对城市居民来说也不公平吧?
实行阶梯电价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是,好的初衷只有在与好的结果结合起来时才有意义。有上述三大疑问在,好的初衷还能换来好的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