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春节过后,在全国的各大主要媒体上都赫然登出了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出现“民工荒”现象,某些报上还登载着这样一个笑话:
广东东莞的一个外资鞋厂,春节过后,原来3000多人的厂只回来了不足1000人,整个厂根本没法生产,处于瘫痪状态,但接了的定单是不能拖的,否则就算把整个鞋厂赔进去都不行,这时老板心生一计,马上召集所有的工人,对他们说:谁能帮我“挖”其他鞋厂的一个工人过来,我奖励他300块(那可是一个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了),话刚说完,就听到下面有人大声喊道:不行,太少了,我们都收了对面厂老板600块钱过来“挖”人走的。
笑话归笑话,但透过这“民工荒”现象,究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是报纸上说的“结构性短缺”,还是经济规律发生了作用,又或是中央的“三农”政策产生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