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yeluo1 发表于 2012-5-26 10:06 
再深刻点哇
“效用”应用于一般均衡理论,在指导供给时,代表的是不是提供选择的优先次序? 而提供选择的次序会以一种时间概率反映出来,以一种时间概率反映出来的就是具体产品供给的数量,数量代表了概率。如:苹果供给是30个,代表了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概率。
“效用”应用于一般均衡理论中,要最大化满足人的对物欲望,只是以概率反映出来。其作为价格变量必须嫁接到货币体系,在货币体系,如果全世界只有一种商品,那么可以通过抛掉所谓的CPI,得到一个“数量”的概念,因为数量才能反映这种产品出现的时间概率。
这在单一产品模型没有问题,一旦涉及多个产品模型,就出现异质物加总的驳论,或者必须假设每个产品的物质生产效率、改进效率必须是一样的,这怎么可能?(比如异质的苹果和梨,
供给数量都增长10%,你可以通过抛掉所谓的CPI得到一个实物数量来代表概率,但一个增长5%,一个增长15%怎么抛掉所谓的CPI,因为苹果和梨的物质属性是异质的,在嫁接到货币体系中必须出一个加在一起来的总生产涵数来表述,可加总在一起是什么意思,比如说1个苹果+1个梨=等于什么?由于异质性,总生产涵数在逻辑上是完全说不通的,也就是说总生产涵数是虚幻的概念。正如产值3000万元,是代表总生产涵数,还是一种社会支配关系,如果是后者那么意味着新古典的理论有根本性的错误,而如果是前者不可避勉的出现异质物加总的驳论)
也就是说作为“效用”作为价格变量就错了,它只能由具体供给的数量来代表其变量,而不是所谓的价格。
而现代经济学一切不是建立在所谓的价格理论基础上的么?价格理论这个根错了,一切推理都是错的。
但不是说一般均衡理论的逻辑有问题,一般均衡理论的逻辑没有错,要最优配置资源就必须向一般均衡理论描述的那样。
但是一般均衡理论中的变量能作为价格变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