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国最好立马搞民主,可是有没有考虑过,我赞同密尔的想法,民主是建立在这种民众基础之上:社会上大多数普通人能通过认知及时改变自己的行为,我并不是鼓吹中国人素质论,而是说任何事情都是一个过程,美好总是在内外力的推动下顺势而为的结果。欧美日当前发达国家若干年的进程急着一步走完过于急功近利,我也不统一对中国悲观的说法,虽然我们经常在线下和论坛上骂ZF,那是因为我们觉得他可以做的更好、对他还抱有期望,我不喜欢悲观的哭诉,我喜欢看大家针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而这个idea的水平反应了自己的水平。
普通民众的暴怒说明了当前ZF的很多不足,作为农民的儿子、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年轻人,我们当然是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的立场,揭露社会上的假恶丑、ZF的种种不合法、不合理制度和做法,可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要被舆论牵着鼻子走要有独立的思考。为什么民主国家都实行代议制而不是简单的民主多数?想必各位都对历史上那些民主的暴政有过一定的认识,在当前的偌大一个中国,不论你多么不赞同精英治国理念,可上层管理层和普通民众间需要精英阶层的沟通,而这大体上给了知识分子一个特殊的定位。
网络上风传各种信息,网络媒体上、QQ群里、微薄上经常有网友转发各种求助、求救信息和善意提醒,我深深的感到大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怀,感受到我们绝不是一个缺乏同情心的民族,可是也发现许多转载的内容好像不符合逻辑,仅仅用常识即可判断的事情如何蒙骗了众多有识之士?后来的事情也证明如此。从众心理对于社会人而言多数情况下是好事情,可是仅仅依靠它也会做错事。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见识无过数不经思考的人和事,我赞同里古拉斯·墨里巴·特勒的观点,人的成长是兴趣不断拓展 、交往不断扩大、知识不断增长、思想日益深邃宽广的过程。文字表述其实比语言更让人容易进行理性思考,当然本论坛上网友都不缺乏常识,与君一起欣赏彭教授文《科研生活:在前进中思考》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时候会感觉到迷惑,焦虑甚至痛苦,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大多数都要来自于内心,不是想通了一些道理,顺势而行,就是找到了新路子,重新开始新的长征。因此,不断地思考似乎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也会经常发现一些现象,有些朋友忙于思考,但是和现实总是不能结合,有些朋友思考一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因思考而陷入新的困惑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那就是在前进中思考。如下几点可以讨论。
一、思考是被动的,受外界的刺激才进行的。我们大多数时候是遇到了问题才去思考对应的问题,因此思考对象具有时空特性,脱离时空特性去思考,除非是想做纯粹的哲学家,否则可能就不具备思考得到结果的基本条件。比如,在研究生时期,就去思考心理平静问题,就去思考人的存在问题,这些似乎都不是这个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思考只能带来困惑。在30岁左右的时候,更多的是思考如何理顺工作生活和理想的关系,而不是如何面对生死,除非发生了特殊的情况,一般还是更多的思考有活力的问题。因此,关注自己所在阶段的现实问题,是思考的一个关键点。人的一生思考是分阶段的,一般按照儒释道三家的顺序进行,年轻的时候喜欢儒家的思想,沉迷于世事,中年开始喜欢道家的思想,因为契合了人的精力的衰退现状,不得不让自己能够适应新的现实,而到了老年,佛家的生死观就变得很有吸引力,因为可以解除内心对于死亡的恐惧。
二、思考是需要经验才能有结果。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人,即便不断思考,也不会有任何好的结果。用非常有限的经验外推不出来太多的好东西。这些经验包括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来自于自我的生活阅历,间接经验来自于学习。只有当经验积累到一定阶段后,思考某些问题才变成可能。一个没有做过科研的人,是不能真正体会到科研的内涵,就不能思考出好的关于科研的思想。因此,即便有些问题现在没有结果,并不说明未来也不会有结果。没有结果恰恰证明了我们经验的欠缺,而不是我们思考的不正确。面对困惑应该选择不断地前进,前进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金钥匙,而不是坐下来思考。当然在没有明确结论的情况,贸然前进可能会有很大的风险,这是人之所以活着有意义的原因之一。我们不能贪婪的认为我们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未来。我们只能不断地培养自己的感觉,让自己的感觉来指导自己在没有答案的时候的选择是必经之路。感觉好,结果就更理想,感觉不好,结果可能就很不理想。
三、生活的本质在前进。只要生命存在一天,我们就要选择一种活动方式,这就是前进。我们没有办法停下来,没有办法让我们自己静止。活动是本质,前进正是所有活动中最值得践行的方式。阿甘遇到了困惑,他想不通很多问题,他选择去跑步,不停地跑下去,直到自己想通了,再开始新的生活。我们也要这样,不管是迷惑与否,我们都要立刻选择一种积极的活动,让我们走下去,然后或许一切都会改观,我们的思考可能也就会瓜熟蒂落,顺理成章。做课题也一样,我们都希望一下子做出非常好的结果,这种期待本身就不符合科学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精神。即便做出来了,然后呢?然后我们还要继续活着。客观来说,遇到好课题,最好不要一下子做死了,应该不断地把玩,让这样的课题陪着我们走完一生,这才是最完美的科研人生。
四、思考是前进的罗盘。没有航标的船是危险的,没有思考的前进就是置自己的生命而不顾。没有思考的生活是无趣的,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些世界都是真实世界(关于世界的真实性,我相信真实性)的一个投影,在投影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过滤、变形和失真。我们在大量的真假难辨的信息中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这些经验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按照这些不靠谱的经验指导自己的行动无异于自杀。而思考就是对这些粗糙数据进行不断加工的过程,好的加工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让我们能够穿透主观,穿透迷雾,看到一丝的曙光。没有思考,永远都受到混沌的干扰,困惑和烦恼总是缠绕。
五、思考而不执著是一生的目标。我们不断地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但是不能陷入思考中不能自拔,不要执著于某一个想法,而是要经常跳出来,给自己新的机会。一个朋友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按照他的想法,应该走某个理想路线,可现实他走不通。经过一段时间的折磨和思考,最终得到了两个结论:看似很多路,其实只有一条路,既然只有一条路,那就坦然面对,第二个结论是,无解也是一种答案。前者并没有改变现状,但是很明显得到了关于现状的正确认识,解决了内心的障碍。后者则是人认识上的真正提高,不是每个问题都要有个理想的结果,无解就是一种解。
前进是我们必须做的事,但是思考可以让前进更加顺利,体验也更好。但是思考要注意时空特性,超越时空能力的人是很少的,我们需要在前进中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经验,不断地总结和分析,对这些经验进行加工,不执著的思考自己的所有问题,那似乎就不会陷入迷茫和痛苦中。人最终的目的还是幸福,但是如何才能得到幸福,这是个很主观的命题,既不能让自己陷入自娱自乐的小家子境地,也不要让自己陷入盲目的苦行状态,走的轻松点,勇敢点,冷静点,可能就是获得幸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