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昆明市长张祖林在调研保障性住房会议上表示,有权有钱部门的人员有4、5套房子很普遍,多余的房子都不愿低价出租,没房子的人只能高价租住。他还称,有些部门房子多得住不完,弱势群体没房住,ZF不盖公租房,中低收入者就住不起房子。(据6月2日《云南信息报》)
感谢昆明市长说了一句大实话,将权贵部门人员房多的信息无意间透露出来,虽然不知道具体是哪些“有权有钱的部门”,但其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却不少。比如贫富差距、官民割裂、公租房供应不足等等,而造成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则是由来已久的社会财富分配机制不公。
时下,房子拥有量的多寡程度,乃是衡量居民财富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近些年房价高涨,居民投资渠道有限,炒房就成为最热门的理财手段,富人房多也成为一个社会现象。ZF部门人员是住宅商品化进程的受益者,依照他们的正常收入,难以承受商品房的价格。因此,之所以权贵部门人员动辄拥有4、5套房子,乃是凭借近水楼台的优势,从福利分房和保障房分配中获益。
福利分房本是计划经济下的体制产物,虽然在一刀切叫停后,但却以隐秘的方式一直存在,部分ZF部门和国有企业依仗资源优势,以各种名义建房私下免费分给其员工,相当于在变相馈赠财富。即便有些地方受制于舆论压力,虽未采取免费分配,但只收取成本价的做法,也使购房者获得了丰厚的溢价空间。至于保障房分配里存在的种种弊病,早已被媒体揭露的太多了,专家亦将其批得体无完肤。从现实情况来看,此前建设的保障房、经适房,相当大比例都被ZF部门人员拿到,并未落入真正有需要的人群手中。
权贵部门房多只是社会财富分配失衡的一个缩影,如果将视野放宽些,就会发现不仅仅是房子,其它诸如教育、养老、医疗、工资等领域,都存在这个问题。权贵部门占据着社会金字塔的上层,掌控着社会资源的分配权力,切走社会财富蛋糕的最大部分,致使普通民众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挤压,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向往进入行政序列或是国企,“国考”人数逐年递增就是一个现实例证。
财富分配制度不公严重阻碍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并加剧社会阶层的矛盾,造成官民对立的局面。因此,需改革现有的财富分配制度,建立有效、透明、公平、合理的分配格局,约束ZF权力,将行政人员和国企职员的薪资福利分配制度予以法律化,避免其随意涨工资和提高福利。并以二次分配调节财富的方式,多多照顾社会弱势群体,使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步入正轨,从而出打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