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参考此帖:价值理论的逻辑叙述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494320-1-1.html
以前一直以为劳动价值论仅仅是叙述的逻辑不符合我们通常的习惯,但是现在发现不仅仅是叙述的问题,这里有根本性错误。
我们在谈论价值时,除了一些比喻的用法——比如价值观普世价值核心价值——等等以外,全部是指心里估算的价格。比如,我们说,这个房子价值100万,这批货价值10万元,这件古董按现在估价得价值20万等等。
价格是买卖双方的挂牌的报价或成交价,而价值是我们心中核算的一个价格。
我们在谈论价值时,首先其含义是价格的依据。或者说,价值首先是价格的依据(长期而言)。所以,我们寻找价值就是寻找那些影响价格形成的长期因素。而所有对长期的价格形成影响的因素,都必须纳入价值理论的视角。
但马克思的论述是反过来的,他首先论述价值是劳动,然后才论述这个价值是价格的依据。这就犯了个预设的错误,把所有长期影响价格的非劳动因素要么牵强附会地归结到劳动,要么干脆不予考虑。
价值在所有的语义中,都是价格的依据。套用拿破仑的话讲:不想当将军的厨子不是好裁缝,不解释价格的价值不是好价值。
任何价值理论,首先不是预设价值是什么,而应该把所有影响价格的长期因素纳入考虑的因素。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的核心理念是:
价值的唯一来源是劳动。但是如果我们按价值首先是价格的依据这种观念,就可以把这句话转换为:
长期而言,价格的唯一来源是劳动。
我们还是来进行下语义的分析。首先,这里的劳动是指人类随意的活动吗?显然不是。因为那样的话,一块未开垦的保护性湿地也是劳动成果,因为你可以说,评估湿地也是人类劳动。那样的话,所有的与人类相关的活动,都属于劳动了。
事实上,按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的确切意思,价值是一种劳动量,或者说用时间计量的人力耗费。所以,“价值(价格)的唯一来源是劳动”,可以转换成:
长期而言,价格是按消耗的人力耗费(抽象劳动)计量的。影响长期价格的唯一因素是人力的耗费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但是我们知道,影响价格形成的长期因素绝对不仅仅是人力的耗费量。我举几个例子:
1,风险收入不是按消耗的人力耗费计算的。比如,福岛核电站的清理工作,要冒生命危险,所以要付出很高的工资才会有人干。这里,消耗的人力不过是很简单的体力工作,报酬不是按消耗的劳动量计价的。运动员演员的高收入,也是因为这个行业成功率太低,也不是按消耗的人力(抽象劳动)付报酬的。事实上,资本家的高收入其实也是配置资源的风险带来的。
2,文化因素影响价格不按人力耗费计量,华人世界的房价都是全球最高的,这与建造房屋的人力耗费量无关。仅仅是因为华人的家庭观念影响。
3,时间影响人们对价值的判定。比如,100万元对30岁的人和对80岁的人,有不同的含义。人们衡量价值时,是有时间含义的,这与劳动耗费也无关。这也说明了,即使不考虑资本家对资源的配置,单纯的收利息行为也是合理的。因为人们心里上觉得价格随时间贬值,即使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也是如此。
4,智力的差异如何衡量人力消耗的问题。虽然马克思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来区分能力造成的收入差别,但是天赋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无法用消耗量来衡量。而马克思仅仅从平均劳动时间这个角度对这个问题一带而过,并未对个体的差异进行论述。不是他忽视,而是这个问题无法论述。
5,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也有价值,但是未包含任何人力的耗费。它的价格不是按耗费的人力确定的。
6,艺术品古董的价格与劳动耗费也无关。
总之,马克思的错误在于,把价值预设为劳动,然后用劳动解释价格。这样价值所有的来源都成了劳动。
而正常的顺序应该是反过来的,价值首先必须是价格的依据,任何决定价格的因素都必须纳入价值理论的考虑范围。这样我们就知道,不是所有影响价格的长期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劳动的耗费。
这不是说,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没有意义,因为任何理论都不是确定的真理,都是能部分地解释经济现象。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在于,劳动确实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错误在于以为影响把价值的本来语义忽视了,这样就否认了存在与劳动无关的影响价格的因素。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仍然有修正的余地,形形色色的价值理论,其实说白了,都是关于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论,所以,价值理论是多余的,直接改名价格理论就OK了。价格理论或定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