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1011 0
2012-06-11

美国不是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经济的榜样!

——世界共产主义和世界资本主义的决战(24)

   在《美国资本主义动向》中有一篇文章“美国资本主义的种种问题”说:“像浪潮一样接踵而来的繁荣,伴随着越来越高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助长了这样一种信念,即认为美国经济已经找到新的力量的源泉,现存的弱点很容易加以克服。”主要的原因是:(1)新的工艺技术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长期经济的发展。(2)对第三世界广泛的援助和投资,为新的资本主义创造了新的市场。(3)政治上接受福利国家作为走向社会发展的必要说。(4)有一种能用来操纵资本主义经济以避免严重经济危机的“工具箱”可资利用。

由于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的和占支配地位的成员,用来说明它的成功的这套观点很容易推广而应用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的和可能的发展中去。当这些观点扩展并控制以后,它们就往往变成进一步思考和行动的不言而喻的假设(几乎是公理)。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它们进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会的纲领和实践中去,进入了第三世界ZF的经济和政治规划中,甚至进入了社会主义世界某些部分的大胆的新的设想和计划中。

该文是1965年发表的,但是47年过去了,这种美国资本主义的信念,仍然是第三世界国家ZF的经济和政治的规划!向美国学习!成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这不能不说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悲剧!

作者的反驳是:“美国经济工作的突出方面是,8%以上的劳动力失业和近10%的劳动力在军队服务或被雇佣来满足军事要求。换句话说,民用经济——私人资本、ZF和非利润设施——在其繁荣的最高峰时仅能利用82%的劳动力。”这个事实证明,在美国不仅有闲散劳动力,而且有多余的机器,有制造更多机器的能力和原料的充足的供应的条件下,是能够达到充分的就业的。但是美国经济和ZF并没有那么做。所以,上述信念是一种幻想的信念!

1,资本投资的重要性正在下降

民用经济未能充分利用国家的经济资源,反映在资本投资的逐渐减少的作用上。这样,固定资本(生产者的耐久性设备和住宅建筑物)的总投资在1947年至1957年间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货物和劳务总产值)的10.3%。这一百分比在1958至1964年间下降到了8.6%。这很难说是一种被技术革新,更不用说是被第二次工业革命所推进的经济的应有的情形。还要注意,近年来总投资的较大的百分比用于建设办公楼、商业中心、银行等等,而不是用于增加制造新产品或更多产品的生产设备。1957年,对工厂和设备的总开支只有28%用于商业(区别与制造业、采矿业、运输业和公用事业)。1964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34%。这也不是全部情况。在最初的战后繁荣以后,为了扩大商品生产而投入的资本,大部分是用来满足军事需要的。尽管有巨额的军事需要,资本投资的相对重要性还是在降低。与此同时,有一个领域的资本投资的确显示了突出的发展,那就是美国资本的对外投资。在1947年至1955年间以直接投资的形式从美国流出的资本总额是63亿美元。在1956至1964年间这个数目跃到158亿美元。

2,依靠信用发展经济

最初的战后繁荣时期,在私人市场经济中有真实的基础:一方面,需要建立资本投资货物储备、建筑住宅和制造耐用消费品(汽车、家用设备),这些方面在多年的萧条中和战争中一直被忽视和恶化了;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着在“新政”(罗斯福新政即国家调控经济)的战时经济控制下积累起来的大量储备,私人市场有为购买这些商品提供资金的能力。战后繁荣加强了。繁荣持续了一段时间,带来了在住宅建筑、资本投资和大量消费品生产方面的新高峰。但即使这种繁荣,也未能提供充分的就业。而且,资本投资的刺激,在1957年以后开始消失。1957年以后,在没有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繁荣的情况下,军事开支作为一种复苏力量走了进来。国防开支不断增长,从1957年的444亿美元上升到1963年和1964年每年568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不断增加。在这里危险不是债务本身。信用是一种帮助复杂的经济平稳运转的有用的财政工具;它对于不断扩大的经济结构特别有润滑作用。一个社会,如果生产性财富不断积累,并在此基础上经济能保持生产和投资的不断增长,那么信用能起到陪衬或辅助的作用。但是当一个半停滞的经济继续增加其债务时,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因为这种经济只有靠越来越大剂量的信用才能继续保持比较平稳地运行。其所以可能发生这样一种情况,是由于存在着双重的危险。第一,创设信用的银行制度中的弱点,更容易产生经济每况愈下的结果。第二,为了支持越来越大的债务,最终必须获得更多大得多的利润以便偿付债务及附加的利息。在半停滞的经济中,更大的利润不能来自更大的资本积累,而只能靠消减工资和薪金。在这种情形下潜在的困难是,挣工资和薪金的人需要不断地增加他们的收入,因为他们也是在花钱和靠着更多地使用信用来支撑经济。

3,持续失业的根源

美国近来经济发展的一切特殊刺激物——军费开支、对外投资和扩大债务——合在一起都未能在解决失业问题上前进一步。

4,贫困病

长期经济繁荣的性质以及它的变化模式,充分反映在不断存在的大规模的贫困中。因为,尽管三十年代的“新政”进行了重要的改革,“福利国家”得到政治上的承认,生产能力有了巨大的发展以及国内市场有了很大的扩张,但是全国有不少于五分之二的人民仍然生活在贫困中,或生活在一种经济上被剥夺的状态中。

那些相信能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的范围内消除贫困的人们,把贫困问题看做主要是社会福利问题。他们认为较好的学校教育、住宅、医疗照顾,更多的ZF开支来提供工作,就能消除贫困。他们所不理解的是,贫困本身是繁荣的产物。经济制度在运转时就形成贫民的后备军并从他得到好处。在迅速扩张时期和战争时期,社会中最大限度的人群可以用来从事工作和作战。在这种时候贫民的后备军可能减少,而当经济发展放慢,当技术革新排挤工人,以及当发生经济衰退的时候,这种后备军终于又被建立起来。而且,贫困的根子同经济制度的运转本身交织在一起,后者包括:工业的结构、分配方式和形成价格及利润的方法。

作者最后的结论是,资本主义不是发展了,而是衰败了,不是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经济的样板,而是走向灭亡的陷阱!

劳动者2012年6月11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