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俞乔 ● 乔誌东
一位经常参加政府宴请的驻华使馆官员曾这样告诉记者,中国有着最好的酒店、最贵的食物和令他们“羡慕不已”的轻松记帐。
今年股市里有一个“真实的笑谈”。3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提出“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第二天,白酒板块全线重挫。中国的高档酒被谁喝掉?“答案已经揭晓。”
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这些“政府办了什么事、花了多少钱”的账目要不要公开?
对此,2007年发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了“阳光政府”的信息公开要求:“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
但条例自2008年5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屑公开现象普遍存在。
《中国经济周刊》独家授权发布的清华大学《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将研究主体定位在了比省级财政更为细化的市政府:据当前可获得信息最近、最完整的2010年数据显示,81个市政府,达到全国财政透明平均水平的仅43%。即使将平均水平作为及格线,多数市政府“不及格”;如果按照“60分及格”的标准,则仅有7个城市过线,及格率仅为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