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931 33
2012-06-12

财富、经济财富与价值

谢永侠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具体财富的归纳指出:财富就是对人有用的东西,劳动性、价值性等等均不是财富的本质属性;经济财富则是相对于人们的需要稀缺的财富,它具有效用、社会、稀缺三个基本属性,与其说经济学定义了什么是财富,倒不如说它定义了什么是经济财富,经济财富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财富;财富多少的计量并不是以其自然量1个、2斤、3尺等为单位,而是以另一种财富为单位来衡量该财富所值,即价值多少,现代社会人们往往用一般价值形式——货币来表示,价值就是财富所值另一种财富的数量。

[关键词] 财富 经济财富 价值

“财富,也许是最容易理解,然而又最难以解释清楚的概念。”[1]刘骏民教授认为:财富的本质属性是价值的而且可以不具有物质属性,虚拟资本是单纯以价值形式存在的真实财富,它更能体现市场经济中财富的真正属性;但张仁德教授则认为:虚拟财富不是真实财富,它也不能创造财富。财富具有物质性和社会性两大基本属性,它的价值性不可能离开物质性而孤立存在。历史上对财富概念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在早期的经济学语境中,“凡有用者(或有使用价值者)皆财富。”至重商主义则把金银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而重农学派则否认货币本身是财富,认为只有农业部门生产出的剩余产品——“纯产品”,才是一国新增加的财富。进入20世纪中叶后,“知识形态”的财富又占据了主导。

“财富无疑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甚或是这一学科概念的起点。尽管它的中心地位如此,然而对财富概念却从无一致看法。”[2]什么是财富?经济学研究的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财富?它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价值有什么关系和区别?明确这些对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拟对此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财富及其属性

张仁德教授认为:“我们争论财富的内涵,必须有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定位,就是说必须解决定义财富的方法问题,究竟从个人主观感受出发,还是从社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进步出发?否则,对财富概念的理解,就会流于表面现象,而看不到其本质。”[3]我们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界定财富的概念才能够合适呢?其实,任何科学的概念既不来源于人们的主观臆断,也不来源于对人们的作用重要不重要,它们均来源于对于现实存在的一般的、抽象的概括性描述。那么,财富的现实存在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归纳一下不同类型的财富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 资源财富

“笔者认为,只要有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东西都是财富,包括阳光、空气、水等自然资源,因为它们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是一笔宝贵财富。”[4]人们日常所说的财富不仅仅包括我们所说的劳动产品,它也包括一切自然资源。如土地、矿产、水资源等等,甚至包括清新湛蓝的天空、洁静无尘的空气等等。特别是土地,我们的物质消费品绝大部分来源于它们,在它们尚能够充分维持人们掠夺式开发的时候,它们的重要性尚不能够被人们所重视,但一旦不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时,它的重要性就突现出来了。

(二) 商品财富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章一开始就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亚里斯多德的“生活上的必需品”,布阿吉贝尔“只有衣食等物品”、马尔萨斯“对人类必要的,有用的和适意的物质东西”等等,其实说的都是商品。商品被认为是财富存在的物质形式,因此,人们总是把商品财富等同于物质财富。如穆勒曾说:“对于财富这一概念来说,最重要的是可以被积累。我认为:物品生产出来以后,若不能在使用前保存一段时间,则决不会被称为财富。……因此在本书中:讲到财富时,指的仅仅是物质财富” [5]。而现代则有人把物质的概念建立在列宁“客观实在”基础上,从而认为财富不应当仅仅包括有形实体,同时也应当包括一些无形的“客观实在”。白暴力就认为:“服务,实质上是无形物质产品。……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的产品是多样的,有有形产品,也有无形产品,但都是物质产品,……也是社会财富。”[6]

(三) 货币财富

“财富就是货币(当时的货币是金和银),货币就是财富”,货币曾被重商主义者认为是唯一的财富,但又被重农学派赶下财富的舞台。但我们不能不承认货币是财富,由于它不存在能够直接满足人们消费的效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又被现代人称为虚拟财富或名义财富,但不管是虚拟财富,还是名义财富,总归是财富,因为虚拟的名义的财富能够代表——交换到真实的财富,在生产社会化的今天,拥有货币,就基本上能够去做财富所能够办到的任何事情,你也可以得到你想要的财富所表现的任何东西;从其发展史上可以看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形式,是商品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般价值形式,也是财富存在的一般形式,如佩塞克就反复强调货币是社会的“净财富”,彻底等同于实物生产……;再者,即便不把虚拟的财富作为财富,货币作为人们生活中的购买工具也应当是社会以及人类的伟大财富,如果没有货币,整个社会经济将不知如何运营,人们很有可能尚生活在物物交换的原始社会,在此,他尤如人们的其它生活和生产工具一样,同样也是财富。

(四) 劳动力财富

劳动力又称劳动能力,是集知识、技术于一身的劳动者。显然,劳动力包括两方面,一是劳动者,二是知识技术,劳动者是知识技术的载体,而知识技术则决定着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劳动者是财富,而知识、技术更是社会的财富。劳动力在经济学中又被人们称之为人力资本,它更被经济学家所重视,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戴维·W·皮尔斯在其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中认为:“财富可以分成两种主要类型:有形财富,指资本或非人力财富;无形财富,即人力资本。”[7]世界银行曾经对世界各国的资本存量作过一项统计,提出了“国民财富新标准”,认为目前全世界人力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三者的构成约为642016[8]这就是说,人力资源或更重要的人力资本是全球国民财富中最重要的财富,最宝贵的财富。

以上每一种具体的财富我们都无法否定他们属于财富,归纳一下可以看出:它们所具有的属性既不是劳动、稀缺,也不是价值,如阳光、空气、水资源等等,它们既不是劳动的产物,起码现在不是稀缺的,也没有价值,也就是说,劳动、稀缺与价值起码都不是财富的一般属性。那么,财富的一般属性是什么呢?效用,这就是它唯一的属性,很明显,上述具体财富之所以被称为财富,就是因为它们对人有用,它是一切有形或无形的东西的自然属性与人或社会的一种关系——有用性的总称。也就是说,能够提供给人类效用的一切东西,又引申为能够满足人类肉体或精神需要的一切东西,甚至包括清洁的环境,健康的身体。不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或对人类不具有效用的我们不能称之为财富,比如噪音、环境污染等等。难怪李嘉图等把财富定义为使用价值,色诺芬则明确指出:“凡是有利的东西都是财富”。

现实中对财富的不同解读其实均来源于界定的角度不同:有人从财富的不同属性来界定,如以其社会性、价值性来界定财富;也有人从财富的不同存在形式来界定,如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也有人从财富的来源来界定,劳动财富、自然财富等等。但在界定财富概念时总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承认一种而否定其它,如有人认为价值性财富是财富,而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如空气、阳光等都不是财富;承认具有物质性的东西才可能是财富的人不承认非物质的东西是财富;认为只有劳动财富才是财富的人就否定自然物品的财富属性。从而以特殊代替一般,这样只能得出狭隘的财富概念。物质性、价值性、劳动性、虚拟性均不是财富的本质属性。物质性与精神性是财富的不同存在形式,价值性、虚拟性是不同具体财富的不同属性,而劳动性、自然物品等只不过是财富的不同来源形式而已。但它们都不是财富的本质属性,尤如当我们问人是什么时,你回答是男人或女人、大人或小孩、张三或李四一样,他们都不是人的一般属性。同样,任何具体的财富都不能够代替一般财富,而其来源更不能代替财富本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6-12 16:15:27
续上

二:经济财富及其属性

(一) 概念的限定

人们在对财富概念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几种不同的概念,如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财富、价值财富等等,这就说明在财富范畴内,还存在广义和狭义的财富概念,还可以更严格地限定出相对具体的、不同类型的财富。从逻辑学上讲,进一步的限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财富的本质。

由于财富就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效用,我们从财富能够满足对象的主体形式中可以将财富分为个体财富和社会财富。所谓个体财富,即只能够满足特定个体主体的财富,更换主体即丧失财富的意义,如个人的信誉、子女,这部分财富对于个人来说是财富,但如果更换主体则不能够称之为财富;企业的品牌,国家的军队等等也是一样,非本企业品牌无效,一个国家的军队尚可能是另一个国家的负财富等等;另一部分财富则不然,它不但能够满足特定的主体,而且也能够满足其它不同的主体,甚至能够满足所有需要对象,如氧气,水,粮食等等,它们对满足的对象没有选择性,可以满足你,也可以满足我,这部分财富我们称之为社会财富。

在社会财富中,有些社会财富在量上不可能满足所有人,如果此部分人消费,另一部分人则无法消费,这部分社会财富人们称之为稀缺的财富;而有些社会财富则不然,相对于人类的需要来说是充足的,人们在需要时随时都可以得到满足。前一种稀缺的社会财富,其实就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财富——经济财富,而后一种社会财富则可以称之为非经济财富。

(二) 稀缺与劳动、交换

在经济学发展史上,经济财富的概念往往不是从财富的稀缺程度上来定义的,而是从劳动或交换角度来定义:如门格尔认为:“为上述活动(经济活动)的独—对象,且具有上述数量关系(需求量比所能支配的财货数量为大)的财货,我们叫作经济财货。与经济财货相对立的,就是人类对它没有进行经济活动来获得其必要的—般财货……”[9]

其实,由于该财富的稀缺,要想获得更大化的满足必须进行生产更多的该财富,要想更多的生产该财富必须付出劳动,因此,该财富往往体现出较强的劳动性,但这一点并不能够完全说明经济财富只是劳动财富,而拣到的或野生的就不是经济财富,如人参,栽培的园参尚不如野参贵重,我们总不能说在旅游时碰到的就不是经济财富,关键的因素就是因为人参相对于人的需要是稀缺的。

在社会化生活的今天,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们已不能够完全用自己生产的经济财富来满足自己,而是同时尚必须利用别人的经济财富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利用别人的经济财富满足自己需要的方式不是掠夺、也不是偷盗,它靠的是交换,即用自己的经济财富来交换别人的不同质的经济财富。因此,经济财富也可以界定为能够用来交换的财富。这里界定经济财富用“能够”,就是说只要是相对稀缺的社会财富无论其交换或未交换,但其总能够交换,那么,我们就可以称其为经济财富。

劳动性和交换性都是财富稀缺的具体表现,它们都是因为稀缺所以我们才付出劳动、才从事交换,如果不稀缺,人们就不需要通过劳动、交换来获得。因此,是否经济财富我们只要在财富的基础上看其相对于人类社会的需要来说是否是稀缺的就可以了。

(三) 经济财富的属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经济财富具有以下三种基本属性:

1:效用性,这是所有财富所必须具有的属性,也就是说,财富能够给人类提供效用,能够满足人类的肉体的或精神的需要,不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或对人类不具有利益的我们不能称之为经济财富,这是经济财富的最基本属性,也是财富的总体属性

2:社会性,这是所有社会财富所必须具有的属性,它是社会财富区别于个体财富的唯一属性。由于经济财富属于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所以这部分财富在功能上,必须是能够满足社会的相当一部分人的,而并不是只能够满足某特定个体的。

3:稀缺性,这是经济财富区别于非经济财富的特征性属性,也是经济财富的本质属性。如果其财富非常充足,能为大家所共享,我们并不能称之为经济财富,比如太阳能,宇宙线等,起码在一定阶段我们不能称之为经济财富。因此,经济财富又具有独享性,也就是说,经济财富如果被一部分人享用了,也就不能被另一部分人所享用,稀缺是经济财富的本质属性。而劳动性和交换性则是稀缺性的衍生属性。

(四) 经济财富与非经济财富的关系

任何不同类型的财富都没有极其严格的界限,社会非经济财富中相对比较广泛的自然资源,现在是非经济财富,但如果其数量一旦不足于满足所有人,具有了稀缺性,那么其随时都可能成为经济财富,其实,有些经济财富就是自然非经济财富的直接加工;个体财富其自身所具有的能力本质上属于个人,谁也无法占有,但其一旦出卖给社会,让其具有的效用奉献给社会,那么其马上也可以成为经济财富。

其实,人们对财富的追求目的是对经济财富的追求,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对货币情有独钟的缘故吧?刘骏民教授定义财富的本质属性是价值的,大概应当说成经济财富的本质属性是价值的较妥吧。但财富的价值属性并不能够代表财富是虚拟的,我们追求的仍是真实的经济财富。“与其说经济学定义了什么是财富,倒不如说它定义了什么是经济财富,即纯粹经济意义上的狭义的财富概念。”[10]经济财富就是这种狭义的财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2 16:16:53
续上

三:经济财富的衡量与价值

克拉克这样写道:“对于财富的全部研究其实毫无意义,除非有一种衡量财富的单位,因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定量。”[11]

由以上分析可知,经济财富与非经济财富的唯一区别就在于量的不同,那么,其不同的量用什么来衡量呢?一吨、十个、一万件,这是财富的自然量,经济财富与非经济财富同样可用,但自然量不能够说明财富是否稀缺,因为稀缺是相对于人们的需要来说的,一个敌人就已足够多了,而朋友十人尚显不足。在现实中,“经济统计使用两种计算单位,即实物单位与价值单位。人们要么是以‘重量加总’方法进行计算,要么是以估价方法进行计算,譬如,要么说若干吨煤,要么说若干货币煤。” [12]通过自然数量的实物单位来计算,那不是经济财富的计算方式,由于稀缺是相对的,是自然存在量与人们需要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因此,特别是在交换过程中,人们发明了这样一个衡量方式——用另一种财富为单位来衡量该财富所值,是衡量到的该物品所值的其它物品的自然数量,即价值多少。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用一般价值形式——货币来表示,克拉克所谓“财富的量通常用货币来表示……人们头脑中惯于以货币为价值标准的想法” [13]。GDP考察的其实就是这些,“它是我们给一个经济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货币总价值起的名称”,[14]据统计,“1994年底美国的国民财富为19.1万亿美元,人均约合765万美元。……可再生产性资产按当期成本计算,土地按市场价值计算,海外资产按市场价值(金融资产)和帐面价值(直接投资)计算。”[15]这种用货币或其它价值形式所表示的该财富的量即是财富的价值。无怪乎人们把货币称为价值尺度,货币就是人们用来衡量财富价值的工具或价值形式。人们的经济行为就是追求财富的价值,人们究竟富裕否,关键看人们拥有财富的经济量是多少,而不是以财富的自然量是多少。

平时我们总是把财富与价值混用,其实,价值是财富所值另一种财富的数量,现代多以一般价值形式——货币来表示。对于这一点,前人有较多的叙述:李嘉图所谓“其所能交换的任何另一种商品的量”[16];穆勒所说的“它所交换的其他物或物一般的量”[17]。马歇尔则谓“在任何地点和时间用另一物来表现的,就是在那时那地能够得到的、并能与第一样东西交换的第二样东西的数量。因此,价值这个概念是相对的表示在某一地点和时间的两样东西之间的关系。”[18]早期的重商主义者尼古拉斯·巴贯在《论商业》中,曾对价值的这种含义有过明确的说明:“市场是价值的最好的公断人;通过买卖双方的集合、商品的数量以及对商品的需要都知道得很清楚,商品能够卖得的价格恰等于这些商品的价值,照古典的说法,商品能卖出多大价钱,它就只能值多少。”[19]马克思的商品作为财富,其价值构成C+V+M就是用货币来表示的不同价值,马克思称之为实现后的价值。奎奈在其《经济表》中明确认为“这样在全部产品价值一千二百利弗尔中,这个(生产)阶级支出六百利弗尔,而这笔六百利弗尔预付,是由土地所有者和不生产阶级以货币形式购买农产品而回到生产阶级的。”[20]我们在说财富多少的时候,是在说财富的价值多少。可见,价值是财富的经济量,这一点,并不存在多少异义,存在异义的关键在于价值是来源于劳动还是边际效用,其大小是决定于劳动时间还是决定于人们的估价,这里我们不做讨论。

价值与财富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商品经济范畴,反映的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换的产物。而财富则反映经济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财富与人类社会共存,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不反映人们的生产关系,不随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在原始社会的两万多年中,也进行原始形式的财富生产,但不生产价值,因为他们没有用于交换。可见财富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即使将来进入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生产消亡了,价值关系没有了,仍会有财富,有财富并不必然有价值。

我们在对财富的量的考察时可以发现,有的财富具有价值,如粮食、布匹等;而有的财富不具有价值,如空气、阳光等。具有价值的财富其实就是人们所谓的经济财富,前述财富我们可以称之为广义财富,而经济财富则是狭义的财富,经济财富才是人们日常所说的财富,是人们所追求的对象,人们对财富量的统计就是对经济财富量的统计。

毋庸置疑,商品与货币都是经济财富的不同存在形式,一种是实体形式,一种是虚拟形式,一种是具体形式,一种是一般形式。我们既不能说具体存在的财富形式是财富,而一般存在的财富形式不是财富;也不能够说一般存在形式的财富是财富,而具体存在形式的财富不是财富。商品重点体现的是财富的使用价值,而货币则重点体现了财富的价值。特别是在社会化生产的今天,货币更能体现经济财富的本质属性。



附:参考文献

[1][7][10]姜百臣.“财富”概念释义[J].山东经济,1995.(1):26-27

[2][11][13]罗伯特·J·海尔布伦纳.财富[A].伊特韦尔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四卷.[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951-954。

[3]张仁德,王昭凤.虚拟财富与真实财富[J].天津社会科学,2004.(2):99-104

[4]王金情.对价值和财富研究的新探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8-30

[5]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5.

[6]白暴力.社会财富的基本性质、实体与分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5):43-48

[8]田连会.创新,通向成功之路[EB/OL].http://www.chiya.org/bbs/dispbbs ... ;id=7076.2006-02-02

[9]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48

[12]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8

[14]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二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170

[15]J·托宾.论财富[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3):48-51

[16]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

[17]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

[18]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电子版.素心学苑

[19]苏东斌,钟若愚.劳动价值学说史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61

[20]王亚南.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2 16:19:45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2 16:36:32
财富的价值,通往幸福彼岸的桥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2 16:36:33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