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经济财富与价值
谢永侠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具体财富的归纳指出:财富就是对人有用的东西,劳动性、价值性等等均不是财富的本质属性;经济财富则是相对于人们的需要稀缺的财富,它具有效用、社会、稀缺三个基本属性,与其说经济学定义了什么是财富,倒不如说它定义了什么是经济财富,经济财富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财富;财富多少的计量并不是以其自然量1个、2斤、3尺等为单位,而是以另一种财富为单位来衡量该财富所值,即价值多少,现代社会人们往往用一般价值形式——货币来表示,价值就是财富所值另一种财富的数量。
[关键词] 财富 经济财富 价值
“财富,也许是最容易理解,然而又最难以解释清楚的概念。”[1]刘骏民教授认为:财富的本质属性是价值的而且可以不具有物质属性,虚拟资本是单纯以价值形式存在的真实财富,它更能体现市场经济中财富的真正属性;但张仁德教授则认为:虚拟财富不是真实财富,它也不能创造财富。财富具有物质性和社会性两大基本属性,它的价值性不可能离开物质性而孤立存在。历史上对财富概念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在早期的经济学语境中,“凡有用者(或有使用价值者)皆财富。”至重商主义则把金银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而重农学派则否认货币本身是财富,认为只有农业部门生产出的剩余产品——“纯产品”,才是一国新增加的财富。进入20世纪中叶后,“知识形态”的财富又占据了主导。
“财富无疑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甚或是这一学科概念的起点。尽管它的中心地位如此,然而对财富概念却从无一致看法。”[2]什么是财富?经济学研究的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财富?它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价值有什么关系和区别?明确这些对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拟对此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财富及其属性
张仁德教授认为:“我们争论财富的内涵,必须有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定位,就是说必须解决定义财富的方法问题,究竟从个人主观感受出发,还是从社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进步出发?否则,对财富概念的理解,就会流于表面现象,而看不到其本质。”[3]我们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界定财富的概念才能够合适呢?其实,任何科学的概念既不来源于人们的主观臆断,也不来源于对人们的作用重要不重要,它们均来源于对于现实存在的一般的、抽象的概括性描述。那么,财富的现实存在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归纳一下不同类型的财富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 资源财富
“笔者认为,只要有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东西都是财富,包括阳光、空气、水等自然资源,因为它们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是一笔宝贵财富。”[4]人们日常所说的财富不仅仅包括我们所说的劳动产品,它也包括一切自然资源。如土地、矿产、水资源等等,甚至包括清新湛蓝的天空、洁静无尘的空气等等。特别是土地,我们的物质消费品绝大部分来源于它们,在它们尚能够充分维持人们掠夺式开发的时候,它们的重要性尚不能够被人们所重视,但一旦不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时,它的重要性就突现出来了。
(二) 商品财富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章一开始就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亚里斯多德的“生活上的必需品”,布阿吉贝尔“只有衣食等物品”、马尔萨斯“对人类必要的,有用的和适意的物质东西”等等,其实说的都是商品。商品被认为是财富存在的物质形式,因此,人们总是把商品财富等同于物质财富。如穆勒曾说:“对于财富这一概念来说,最重要的是可以被积累。我认为:物品生产出来以后,若不能在使用前保存一段时间,则决不会被称为财富。……因此在本书中:讲到财富时,指的仅仅是物质财富” [5]。而现代则有人把物质的概念建立在列宁“客观实在”基础上,从而认为财富不应当仅仅包括有形实体,同时也应当包括一些无形的“客观实在”。白暴力就认为:“服务,实质上是无形物质产品。……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的产品是多样的,有有形产品,也有无形产品,但都是物质产品,……也是社会财富。”[6]
(三) 货币财富
“财富就是货币(当时的货币是金和银),货币就是财富”,货币曾被重商主义者认为是唯一的财富,但又被重农学派赶下财富的舞台。但我们不能不承认货币是财富,由于它不存在能够直接满足人们消费的效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又被现代人称为虚拟财富或名义财富,但不管是虚拟财富,还是名义财富,总归是财富,因为虚拟的名义的财富能够代表——交换到真实的财富,在生产社会化的今天,拥有货币,就基本上能够去做财富所能够办到的任何事情,你也可以得到你想要的财富所表现的任何东西;从其发展史上可以看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形式,是商品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般价值形式,也是财富存在的一般形式,如佩塞克就反复强调货币是社会的“净财富”,彻底等同于实物生产……;再者,即便不把虚拟的财富作为财富,货币作为人们生活中的购买工具也应当是社会以及人类的伟大财富,如果没有货币,整个社会经济将不知如何运营,人们很有可能尚生活在物物交换的原始社会,在此,他尤如人们的其它生活和生产工具一样,同样也是财富。
(四) 劳动力财富
劳动力又称劳动能力,是集知识、技术于一身的劳动者。显然,劳动力包括两方面,一是劳动者,二是知识技术,劳动者是知识技术的载体,而知识技术则决定着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劳动者是财富,而知识、技术更是社会的财富。劳动力在经济学中又被人们称之为人力资本,它更被经济学家所重视,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戴维·W·皮尔斯在其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中认为:“财富可以分成两种主要类型:有形财富,指资本或非人力财富;无形财富,即人力资本。”[7]世界银行曾经对世界各国的资本存量作过一项统计,提出了“国民财富新标准”,认为目前全世界人力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三者的构成约为64∶20∶16。[8]这就是说,人力资源或更重要的人力资本是全球国民财富中最重要的财富,最宝贵的财富。
以上每一种具体的财富我们都无法否定他们属于财富,归纳一下可以看出:它们所具有的属性既不是劳动、稀缺,也不是价值,如阳光、空气、水资源等等,它们既不是劳动的产物,起码现在不是稀缺的,也没有价值,也就是说,劳动、稀缺与价值起码都不是财富的一般属性。那么,财富的一般属性是什么呢?效用,这就是它唯一的属性,很明显,上述具体财富之所以被称为财富,就是因为它们对人有用,它是一切有形或无形的东西的自然属性与人或社会的一种关系——有用性的总称。也就是说,能够提供给人类效用的一切东西,又引申为能够满足人类肉体或精神需要的一切东西,甚至包括清洁的环境,健康的身体。不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或对人类不具有效用的我们不能称之为财富,比如噪音、环境污染等等。难怪李嘉图等把财富定义为使用价值,色诺芬则明确指出:“凡是有利的东西都是财富”。
现实中对财富的不同解读其实均来源于界定的角度不同:有人从财富的不同属性来界定,如以其社会性、价值性来界定财富;也有人从财富的不同存在形式来界定,如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也有人从财富的来源来界定,劳动财富、自然财富等等。但在界定财富概念时总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承认一种而否定其它,如有人认为价值性财富是财富,而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如空气、阳光等都不是财富;承认具有物质性的东西才可能是财富的人不承认非物质的东西是财富;认为只有劳动财富才是财富的人就否定自然物品的财富属性。从而以特殊代替一般,这样只能得出狭隘的财富概念。物质性、价值性、劳动性、虚拟性均不是财富的本质属性。物质性与精神性是财富的不同存在形式,价值性、虚拟性是不同具体财富的不同属性,而劳动性、自然物品等只不过是财富的不同来源形式而已。但它们都不是财富的本质属性,尤如当我们问人是什么时,你回答是男人或女人、大人或小孩、张三或李四一样,他们都不是人的一般属性。同样,任何具体的财富都不能够代替一般财富,而其来源更不能代替财富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