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可能修订LME仓库规则 英国《金融时报》
杰克•法尔基 伦敦报道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未来买家警告称,它将对盈利丰厚的金属仓储业务开刀,该项业务吸引了高盛(Goldman Sachs)和嘉能可(Glencore)的投资。
上周五宣布斥资14亿英镑、协议收购有135年历史的LME的香港交易所(HKEx)表示,它计划修订规范LME仓库网络的规则,以求缩短金属交付时间。
从LME仓库提取铝的漫长等待,已引发金属消费者如可口可乐(Coca-Cola)、百事可乐(PepsiCo)和通用汽车(GM),与仓库所有者包括高盛、摩根大通(JPMorgan)、嘉能可和托克(Trafigura)之间的愤怒交锋。
近年各银行和贸易公司竞相收购仓储企业,以利用金融危机后大量金属因供过于求而积压的局面获利。但据消费方表示,到了现在需要这些金属的时候,供应方却拿不出货,有时竟然需要一年多才能交付。
这些问题在嘉能可的荷兰仓库和高盛的底特律仓库最为严重。消费方称,其结果是,尽管库存充足,但购买立即交付的铝所需付出的溢价已飙升至创纪录高位。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Charles Li)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仓储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他表示,LME迄今作出的回应——包括上调各大仓库必须交付金属的速度标准——“总体而言切合相关问题”。
但他对LME首席执行官马丁•阿博特(Martin Abbott)的说法表示不敢苟同。阿博特曾表示,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从仓库发运金属的物流挑战,以及使筹措资金维持库存变得容易的低利率。
“存在一些行为上的问题。我们需要研究规则,看看它们在鼓励哪些行为,不鼓励哪些行为,”李小加表示。
港交所的收购仍需获得LME股东的批准,摩根大通和高盛均跻身于大股东之列。
仓储企业在储存金属期间能够收费,即便相关金属由于排队而未能发运。消费方和一些交易商抱怨称,由于排队保证了未来的营收来源,生产商有囤积金属的动机。
“只要仓库继续提供激励,吸引肯定将长期处于库存状态的金属,可用于实际使用的金属就会比较少,”铝的大买家Novelis的首席采购官尼克•马登(Nick Madden)表示。
LME表示:“我们一直在监督LME仓储的运行方式,并将在适当时候采取行动。”
其它仓库所有者不愿置评。
译者/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