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不怕港交所收购LME? 英国《金融时报》
杰里米•格兰特
在争当亚洲主要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竞赛中,香港由于敲定了对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收购交易,一下子领先于所有竞争对手。
收购仍需获得75%的LME股东的批准。但用香港交易所(HKEx)行政总裁李小加(Charles Li)的话来说,假如收购获得批准,港交所将“一举在大宗商品市场获得全球领2导2地位”。
新加坡是输家吗?
新加坡一直忙于将自己打造为亚洲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依靠税收优惠、英式法2律体2系2和可靠的商业基础设施来吸引大型的实物大宗商品交易机构。
新加坡交易所(SGX)的大宗商品业务规模不大,但在不断发展之中。SGX曾考虑竞购LME,但从未提交报价,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担心价格过高而犹豫不决。
大约一年半前,SGX与LME联手推出铜、铝和锌期货合约。现在你不得不问,如果LME被港交所收购,那些合约会发生什么情况。
但如果你认为港交所与LME合并后会对新加坡直接造成威胁,那你就错了。这个城市国家着重于石油、煤炭、铁矿石以及农产品和软性大宗商品,而非金属。
不过,这件事的确突显出新加坡有必要建立一个合适的市场基础设施——我的意思是说,面向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和其它场外交易的清算所。
港交所对LME未来收入增长的设想,很大程度上基于港交所进行人民币金属合约结算的能力——不仅在LME将于2014年前建成的清算所,在未来可能成立的亚洲时区的期货清算所也将如此。
有了这些,港交所就能够更容易地开发新产品。寻求成为亚洲地区乃至全球多元资产交易所的港交所将因此拥有一样关键设施。
诚然,SGX也有自己的清算机构——亚洲结算行(AsiaClear)。AsiaClear是在几年前在新加坡2政2府2的帮助下建立的。实际上,LME和SGX联手推出期货合约,就是SGX深化清算业务的一种方式。
但AsiaClear不仅规模小,治理方式也未必适宜(它是“竖井”的一部分),对于新加坡要成为亚洲大宗商品中心的目标来说,并不具有多大意义和作用。
新加坡大多数场外合约的清算要么通过伦敦的洲际交易所欧洲清算公司(ICE Clear Europe)进行,要么通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 Group)的清算机构Clearport进行。
这就是新加坡缺失的一环。它需要建立一个适当的清算机构——最好是以准公2用事2业单位的形式运营——以鼓励尽可能广泛的市场应用。这是港交所收购LME带给新加坡的真正教训。
译者/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