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5923 10
2007-03-11
<P >原有的增长理论,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olow Model</FONT>,特别强调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投入,资本与劳动投入解释不了的归因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olow residual</FONT>。仔细想来,不将技术进步摆在首要位置,实有些不妥。假定没有发生技术进步,资本投入带来的产出增长只能是限定商品种类不变的情况下,数量的增长。然而,成熟的社会中,消费者消费给定种类商品的数量应是稳定的,这样,新增的产出就不会有市场需求而得以实现。如果,生产出来的商品不能够售出换来利润,厂商自然不会生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irm is not myopic</FONT>,他们会预期到,所以就不会投资以扩大生产。我把它成为市场需求约束下的增长停滞。社会中,只有技术进步发生时,商品的种类、质量等才能明显提高,消费者改善消费水平,增进福利状况的同时扩大了作为导引投资的市场需求,才会有接下来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GDP</FONT>的增长。所以,在经济增长的链条中,资本增加只是中间变量,技术进步才是根本性动因。<o:p></o:p></P>
<P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长期以来资本投资为主导的增长模式之所以见成效,是因为中国发展中国家的性质决定的。短缺经济中,消费者需求饥渴,市场需求巨大,只要有产出就会有市场,根本不会遇到市场约束下的增长停滞。开放以后,中国充分发挥自己劳动力价格低的比较优势,将纺织等轻工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生产能力仍然没有遭遇市场的制约。这就使得很多追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GDP</FONT>增长的人患上了投资饥渴症,认为只要有投资,就会有经济增长。<o:p></o:p></P>但是,消费者消费相同商品时,边际效用递减必然起作用。技术停滞的条件下,商品消费数量决定的市场需求不可能支持指数形式的经济增长。因而,投资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17 15:51:03
很有帮助,多谢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8 01:23:47
我认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不是依靠内需,而是政府投资和对外贸易。由于储蓄率高等原因,中国的市场需求只是在某些产业很充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8 12:46:23
不错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8 21:13:35
楼主说的不错,但是依赖外需也是有历史原因的,最重要的还是我国需要“快速”发展,这个赶超战略成为我国选择出口的推动力。消费不足,储蓄率高是结果不是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8 17:22:57
有投资才能有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建立在强大的资金基础之上的,没有投资在R&D上,技术进步就不可能达到。很多东西都是有一个前提的,不能说只要投资,也不能否定投资的作用。中国之前的经济增长有很大的部分在于技术引进带来的技术进步,技术引进伴随着FDI,有很多论文都有写到FDI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