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柯亨(Gerald Allan Cohen),生于1941年,牛津大学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社会和政治理论教授。世界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奇切利社会和政治理论教授。主要著作有《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历史,劳工和自由》等。他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开创并引领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这种对马克思学说的创新性解读,有别于传统的苏联式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解读,也不同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法兰克福学派的黑格尔主义的解读和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解读。此外,他还在当代政治哲学领域为社会主义平等主义呐喊和辩护。柯亨的代表作是《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1978),并因此书而名震学界,成为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旗手和主要奠基者。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历史、劳动和自由:来自马克思的主题》(1988)、《私有权、自由和平等》(1995)、《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怎么你那么富裕?》(2000)等。G.A.柯亨的分析哲学方法,展示了蕴含在柯亨文章中的语义分析、语境分析、日常语言分析等分析哲学的方法,同时描述了柯亨是如何使用这些方法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作辩护的。整体而言,柯亨的分析哲学思想倾向于日常语言学派,他重视语言分析,肯定形而上学的积极方面,强调了"词的意义就在于它的使用"的语境观念。方法论个人主义最初流行于西方社会科学领域,西方社会科学家们在对个人主义解释模式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并确立了一种基本信念,即“个人构成了人之科学中分析的终极单位”。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流派重要代表之一的埃尔斯特,从质疑和批判的角度,引入方法论个人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重新分析和解释,以期实现其合理性。他的这一举措及由此引起的学术界的大探讨推进了对其方法论个人主义研究,对其他相关的研究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我们关注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及其影响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局限性。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认为所有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结构在原则上只有以个人行为的方式才是可以理解的;理性人模型用经济理论制定包含假设的欲望和信念的个人行为模型。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反对结构主义或整体论所持有的观点:将社会基本单位解释为预先占有或决定个人选择的如国家、阶级或生产方式这样的超个人实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个人主义观点和方法论(技巧)的信念有时候与“Ronbinsonades”反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导言中的猛烈抨击相似。这些观点清楚地表明:第一类观点关心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在社会科学的哲学体系中是否正确和理性人模式是不是一种恰当的分析工具的问题;第二类观点关心这些观点和方法是否能与冠之以“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相容的问题。在其分析马克思文本《理解马克思》这一著作中,运用历史社会学的“历史语境”,阐释了自己对于马克思及其论题的理解,充分体现出其“分析”的方法论路径,表现出一种严格和严密的坚持。
柯亨理论清晰性的四种方法
1.排列出一个概念的各种含义,从中确定一个最基本的一种。理论不能靠对术语的多重定义来取胜(柯亨语)。
2.用逻辑来排除非本质的定义。
3.运用日常语言分析。
4.运用反证法。
他分析和界定的主要概念有上层建筑、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范畴等。
评述:马克思修辞学是一幅油画,柯亨的分析法是一个个没有逻辑联系的油彩大颗粒。其分析可以说“细密而乏大义,精致而缺乏生气”。
马克思的两个例证
1.“劳动……和……资本——这就是发展到矛盾状态的,因而也是有力地促成这种矛盾状态得到解决的私有财产”。全集42卷,117页。
2.“建筑在阶级对立上面的社会最终将成为最大的矛盾、这将导致人们的肉搏,这用得着奇怪吗?”全集4卷,198页。
一个测试
如果这个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如果12小时的平均劳动结晶为6先令的金量,那么这6先令的附加价值就是他的劳动所创造的唯一价值。这里的6先令的金量是价值的实现还是价值的完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