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8516 30
2007-03-12

  35,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师范生有可能从此要享受免费教育了,这对于在校的师范生尤其是试点的6所师范学院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的一个大馅饼。

温政府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是,良好的愿望未必就有良好的结果。我们常说事与愿违是“把香烧到了神屁股后”,政府这种高香是否烧对了地方?

疑问已经存在了,紧随而来的疑惑是:师范生因此不上进怎么办?师范生将来不教书怎么办?师范生不愿意到最需要教师的边远乡村学校去怎么办?……这些担心无不道理。

从以往的师范教育结果来看,相当多的师范毕业生并没有从事教师职业,而毕业后在边远乡村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就更少。不仅仅是城市户口的学生不愿意到乡村去,从乡村考入师范的毕业生也大多都不愿意回到那个当年唯恐避之不及的穷乡僻壤。

一方面是国家对师资的大量投入,另一方面却是产出的严重浪费。不仅仅是应届的毕业生中许多不愿意从事教师工作,在职的教师有不少在全民经商的大潮中也离开教师职位,还有一部分转入管理部门。例如,某师范学院84年生物专业的毕业生现在有一多半都不在教师岗位。从总量来看,文革之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培养的师范生并不少,缺乏的是毕业后愿意从事基础教育教师职业的人。

其实,解决的方法十分简单,与其有这么多衍生问题,不如取消对师范生免费,而把用于师范生免费的财政支出全部用于在边远乡村教学一线的教师身上,大幅度提高这些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变这些教师的工资全部由地方财政承担的做法,增加的部分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以“支教补助”名义按月直接发放到人进入教师个人帐户。

现在的教师队伍,也不完全是由师范学院的学生而来,还有不少部分是从其它学校和专业转换过来的。这种情况以大中专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尤为突出,现在许多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自办的培训机构的教师也有很多不是来自师范院校。例如我的大学同班32个同学当中,就有4人具有教授头衔并从事着教师工作(当然都在大城市里)。原则上来说,应该实行全国范围的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只要通过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即可获得在全国范围内从教资格。如果免费大餐仅仅针对师范生,那么对从其它学校毕业后转行到教师行业的学生就不公平了。

如果免费政策对象仅仅是针对在校师范生而不是已经工作的教师,那么这个政策很可能变成一些人利用的一块踏板,利用这个廉价的跳板,通过师范教育渠道获取高等教育文凭,而最终并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尤其是边远乡镇的基础教育工作。这样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之所以边远穷困地区教师缺乏,主要原因就是待遇太差。这不能责怪那些因此而脱离教师队伍的人,因为同一个班级毕业的师范生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工作的待遇差异如此巨大,谁都不会甘心情愿接受的。光靠热血青年无私支教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资源匮乏问题的。因此,不应该对师范生和其他大学生实行有差别的教育制度,而应该把钱直接花在教师队伍上,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教师身上。例如国家可以按照“穷困县”等指标为标准,对在特定地区从教的大学生(不论是否师范生)实行大幅度高于城市教师的工资待遇。个人认为,合理的教师工资水平要高于公务员水平,而老少边穷地区的教师的工资要比教师的平均水平高出一个相当的幅度。

这种建议的可行性不是问题。老少边穷地区地方财政固然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国家财政投入进行扶持帮助。但若国家有能力对师范生免费,就一定有能力大幅度提高贫穷地区教师的待遇,这样才是把钢真正用到了刀刃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3-13 08:22:00

钱皮先生好。

权衡之后,我以为师范免费政策是必要且可行的。这为高考成绩优秀而家庭贫寒的穷家子弟提供了一个免费上大学的机会,这也将提高目前师范生整体水平。——发展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让一批“素质较高”毕业生报考师范无疑会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况且,我国历史上也有免费读师范惯例,很多家庭贫寒学子也是将此作为改变自己命运渠道的。

至于你所担心的不无道理,但可以由“契约”方式加以限制,如华中师大就明确毕业生必须到中西部贫困地区工作三年。至于你所说成绩好进入师范之后可能不再努力了,那应该是学生是否愿意对自己负责的问题,(假若他想到三年后再到大中城市去教书,他必须加强学习,而想改行,则会面临更大风险——师范生改行不容易)同时也是学校管理问题。

问题在于现在农村地区师资整体素质较差,(有些地方可以说很差),但并没有缺岗,“分”到那儿去,将素质最差的淘汰(往往是某些人员子女配偶)很难,或许还有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问题。

毕竟只是试点,而这种“试点”对国家需要的某些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有借鉴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4 07:26:00

有一定道理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2 12:45:00

严重统一楼主意见,农村,山村,边区,穷区缺乏教师,或者缺乏好的教师,不是读师范的人少了,而是愿意在那儿教书的人少了;即使是那些地区的老师,许多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混日子。造成的原因很多,其中,由于教育行业的官僚化、腐败,国家对教育投资的不足,人民的市场化思想趋势,以及国家管理的不善,是其中显而易见的原因。

如果农村的教师职业很吃香,根本不会存在缺教师的问题。此时,会有许多人选择上师范,为某得教师职业而努力学习。否则,免费再多,也解决不了农村教师问题。就算有合同在身,也会混日子过完几年就走,甚至,正好将这几年作为过渡期,作为准备期,作为跳板。最后问题依旧,甚至更严重,因为,这样会打击那些本来原本安分工作的另一些人。

事实上,农村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非常严重,只要有时间,随便到农村走走,问问农民,就知道。不知上面是否知道农村的这方面情况;抑或是虽然知道,但无法解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0 19:04:00

师范毕业生宁可流浪拒绝当老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07:56 半岛晨报
晨报讯(庄实 首席记者苏琳) 由于觉得教师工资不高,时间不自由,一名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教师的工作。他几次工作受挫后,最后身无分文,流浪在大连街头。

  今年29岁的高山家住鞍山市,父母是退休工人。高山在陕西师范大学就读四年,2001年毕业,获得了本科毕业证书。大学毕业后的高山,本来可以到中学从事物理教学,但是,高山觉得当教师挣钱少,又不自由,拒绝了这个工作。后来他被安排在某大学实验室工作,他又嫌1500元钱的月薪太微薄。2004年,高山辞职回家,想找个挣钱多又自由的工作。

  回到鞍山市的高山一直没有找到如意的工作,他到一家企业去当产品推销员,但因为性格内向,始终打不开市场销路,不得已,又去给商店当送货员,给客户送饮料啤酒。只干了20天,就被商店“炒鱿鱼”。即使如此,高山仍然不愿意当教师。

  一方面工作不顺心,待在家里又经常受父母的数落,高山决定与父母“断绝关系”。今年4月18日,高山来到大连,在解放广场劳务市场找活儿干。沙河口区一家娱乐企业招聘他管理转盘娱乐机器,月工资600元钱,但后来觉得高山性格不适合,就改让他看管溜冰鞋。高山当场拒绝了聘用,此后再没找到合意的工作。由于无处可去,兜里只有20元钱的高山流浪在大连街头。晚上在网吧里将就住了一宿。钱花光了,高山连续两顿没有吃饭,想到了救助站。昨天,他来到大连市救助站求助。

  大连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见高山是高学历,就与太平洋职业介绍所联系,免费为他安排工作。但是,高山表示自己身体虚弱,不能做“力工”。他最后求助于父母,拿到了回鞍山的车费。离开大连的时候,他仍然表示“绝不去做教师的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0 19:06:3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0 20:52:00

中国教育的问题,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主要是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分配不公;高等教育与中低等分配的不公;以及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分配不公。

这与什么人当不当老师没有多大的关系。资源分配过去了,这样的问题不成其为问题。

至于新闻那个人,那是个案,不能用来说明整体。清华北大不也有卖猪肉的么?难道这就说明清华北大的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