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2798 2
2012-06-23
注重研究企业质量的价值投资和看技术指标投资,

两种方法判断股票是否值得买的指标不同,价值投资看的是财务指标或被数学模型处理过的财务指标,技术指标投资者看的是股票短期供求关系或被数学模型处理过的股票短期供求关系。

价值投资者看的财务指标有两种。

一类完全是衡量企业经营质量的指标,如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利润增长率。另一类把企业经营质量和股价联系在了一起,比如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等等。大家有没有仔细想过,价值投资者用来研判企业质量的看似科学的财务指标根本就是不精确的。

衡量一个人的身高体重,我们可以做到基本精确。但是衡量一个人的美丑,没有固定标准,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凯恩斯说投资像选美,不要选你看好的,要选这个市场里大多数人可能看好的。首先净资产,净利润,折线现金流这些指标就是不精确的,一个企业的净资产本来就是会计师估算出来的,折现现金流更是如此。有些东西光看财务报表看不出来,在雷曼出问题前,很少有人能想到雷曼的价值可能是负数,报表上一片和谐,金融衍生品是表外业务。巴菲特,芒格说金融衍生品太复杂,看不懂,所以金融股买的很少。索罗斯更高明一点,他直接指出美国自里根时代的金融自由化和信贷扩张蕴含巨大的风险,找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谈过这个观点,格林斯潘不听,次贷危机后格林斯潘承认索罗斯是对的。

索罗斯在次贷危机发生时曾靠做对冲交易捞一票。他早就料到金融危机的发生了。他的观点是金融体系自身有不稳定性,市场有效是象牙塔里的经济学家的臆测,看似完美的数学模型不能把人性的贪婪和恐惧算进去。谁会想到雷曼的高管居然会贪婪到用30倍以上的杠杆!这不是在闹市区飙车吗?

理论上,许多价值投资者提倡的用现金流折现模型来给企业估值是不可能做到精确的,因为净资产,折现现金流等财务指标本身就是人估算出来。这和金融衍生品估值无法做到精确,难以监管的道理是一样的。

人的认识是有缺陷的,他们对金融资产的估值怎么可能没有缺陷。一个企业的基本面时刻都在变化。价值只存在于买卖双方的想象中,市场的参与者给一个企业的估值会相差很远。就像一部分人眼中美丽的艺术作品在另一部分人眼中可能一钱不值(想想凡高的例子)。因为投资根本做不到精确,所以巴菲特说投资更像是艺术而不是科学。

也许有人要问了,既然你知道对金融资产估值是测不准的,那你为什么还要做价值投资呢,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价值投资是目前看来最不坏的投资方式。

价值投资完全是在按企业所有者的角度在投资,而不是建立在对股价变化的臆测上。巴菲特说:“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成为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投资人,所以我成为优秀的经营者。价值投资是有逻辑支撑的,股票从本质上说就是微型商业单元,买了一个企业的股票,不管持有时间多长,都承担了这个企业运行的风险和收益。为什么不买好企业的股票,难道仅仅因为坏企业的股价在短期内可能比好企业表现更好吗?一个市场里的价值投资者越多,这个市场的有效性就越高。大多数人按企业经营者眼光选股的市场怎么可能比大多数投资者都抱着赌博心态选股的股市有效性低呢?价值投资不但利己,而且利人,选择做价值投资者,就是选择对自己,对市场上的其他参与者,对金融体系,对整个社会负责。

股市里绝大多数人都玩过技术指标。注意,我用的是“玩”这个词。为什么?因为技术指标背后没有严格的逻辑支撑,他靠什么?靠统计学和数学模型,比如用计算机计算:自中国股市开市以来,x天乖离率为 y%,第二天上涨的概率是多少,下跌概率多少,周macd正转负,第二周股价表现如何,大盘超过四十周线后买入,盈利和亏损的比例是多少。这样不断地用指标测试,最后选一个准确率高的指标投资,绝大多数技术指标投资者都希望有一个能稳定盈利的指标,这本质上就是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来投资了。至于风险怎么回避?靠止损,一看情况不对马上抛售,这是铁的纪律,绝不能违反。

而价值投资者控制风险靠持股多样化,巴菲特,林奇,聂夫和安东尼波顿都看走眼过,但为什么他们能有那么好的投资成绩?一方面是选股能力加运气,另一方面是好的风险控制,他们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假如一个人从雷曼兄弟建立第一天起持股,他的寿命又足够长,那他在雷曼破产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投资神话。但这有用吗?最后还不是归零了?所以价值投资者持股必须多元化,不但要多元化,而且不能集中在一个行业,甚至不能集中在几个关联度高的行业。比如银行业和地产业。比尔米勒在次贷危机中把大多数资金压在金融股上了,他坚信系统性风险不会出现,金融体系不会崩溃,市场上的投资者过度恐慌了,价值投资要求“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于是他贪婪地买入房地美,贝尔斯登等金融股,想靠以前的方法捞一笔。可惜他错了。一次错误就把他的投资成绩毁掉了。

因为两种投资规避风险的方式不同,决定了操作方式不同,技术指标投资者频繁交易,一看情况不对马上割肉,他们说这样可以控制风险。但股市是有摩擦成本的,频繁交易累计的印花税和佣金会吃掉你一大部分投资收益。

技术指标投资者持股有限,不可能超过一百只,因为他们精力有限,看盘做决策不可能盯住一百只股票,十只都难!而且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如果一个人用技术指标做投资对他的身体伤害是很大的,一直盯着一个或几个电脑屏幕,任何股价的短暂波动和突发消息都会影响他们的决策。这也许是极少有年纪大的技术投资者的原因,心脏受不了。

而价值投资者可以更轻松地控制风险,他可以看许多家公司的年报,买一群值得投资的公司的股票,不用像技术指标投资者那样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晚上睡觉也睡觉的香,既然已经把自己当成企业所有者了,还会做一夜暴富的美梦吗?不会,所以价值投资者心态平和。

止损这种纪律是很难严格执行的,除非设置电脑程序,技术指标投资者不可能时刻盯着手中的股票,总要吃饭上厕所吧?持股那么集中,发生突发事件怎么办?资金量一大,抛也抛不掉。如果设置止损程序的人多了,就会出现系统性风险。大家都往一个方向做,市场就崩溃了。就像次贷危机时发生的那样。这时就需要ZF救助了。可ZF和他背后的纳税人凭什么为那些不理性的投资者买单呢?在金融市场里投资不看基本面,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社会不负责。

价值投资是有逻辑支撑的,只不过是测不准一个企业的精确价值。理论上,一个企业带给股东的利润不断增长,股价也应该不断增长。但是测不准哪只股票能长期成长,在哪个时间阶段能成长,成长幅度多少。任何模型都只能估算,这是价值投资的局限。而技术指标仅仅是在靠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投资,没有逻辑支撑。你凭什么说k线怎么样股价就怎么样?市场短期的供求关系和企业价值毫无关系。这就是随机漫步理论了,股价短期变化和布朗运动一样,是无序的。

价值投资有模糊的逻辑,也可以说经验支撑,不用天天看盘,但要分散持股控制风险。而技术指标根本没有逻辑可言,用数学模型处理过的过去的股票供求关系变化和未来股价的变化有什么关系?把数学模型和统计学在投资上运用到极致的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这个公司由几十位数学家组成,里面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们设计了复杂的数学模型,输入历史上各国国债和利率变化的数据,再加上运用杠杆借贷资金来套利。一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却在1998年的俄罗斯国债违约危机中完蛋了,因为俄罗斯国债违约无法止损,加上杠杆,造成了46亿美元的损失。

俄罗斯国债危机中,历史数据不包含的情况出现了,在数学模型中被设定为无风险的俄罗斯国债违约了,卢布和俄罗斯国债几乎变成废纸。用杠杆借钱投资的数学家们闯出大祸,这时他们想到价值投资者了,和次贷危机中的高盛一样向巴菲特寻求资金援助,巴菲特开了个价,数学家不同意,想等官方救助,认为ZF不会冒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危险不救助他们。但官方还是没出手,为什么金融体系和ZF要被设计数学模型牟利的投资者绑架呢?顺便说一句,巴菲特提出救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前提是解雇当时的首席执行官。显然他是不认同光靠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投资的,所以研究过七年技术指标的巴菲特对技术指标嗤之以鼻。

搞笑的是,亏了那么多钱的数学家们还是在华尔街再就业了,拉到了一亿美元以上的委托资金。为什么?因为有人相信他们,他们愿意赌数学家能在资本市场成功,这就是技术指标投资者为什么永远存在的原因了,只要有客户,有信任他们的人,行业就可以存在。烟草,毒品和卖淫这些不道德的行业永远存在,为什么,有客户啊!光靠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投资也是不道德的,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技术指标的本质也是统计学加上数学模型,既然连靠数学家们创造的模型投资的公司都会失败,那些靠技术指标投资的散户,谁敢说自己的模型比数学家们的更好?他们自欺欺人,相信自己很聪明,自己的指标和模型牛,能战胜市场!


价值投资的困境是企业价值无法精确估值,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比如说要是贵州地震,茅台就完蛋了,因为地理结构被破坏了,好酒酿不出来了。这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也可以影响茅台的股价。一个国家政局的变化也会影响股市,国民党时期的股票有多少价值?收藏价值而已。企业长期生存的概率很低,很大程度上是在碰运气。价值投资者承认自己测不准,所以要多持股分散风险,大家看看巴菲特的持股分散在不同的行业和国家,很好地控制了风险。

价值投资也需要数学模型,也需要统计学,但价值投资可不是光靠他们,主要还是建立在对企业质量的主观判断上。本身价值投资理论就在不断完善。巴菲特阅读了大量的投资书籍,包括谈技术指标的。他发现老师格雷厄姆的雪茄烟蒂理论有漏洞,看上去很便宜的差行业的企业未必便宜,比如伯克希尔纺织厂,就用护城河理论来完善它。谁教的,芒格教的。巴菲特还汲取了成长股投资大师费雪的智慧,所以他经常说:“我是85%的格雷厄姆加上15%的费雪。”巴菲特是经验主义者也是修正主义者,他在不断改变自己的投资方式来适应世界的变化。但是为了控制风险他不懂是不投资的,就算投资仓位也很少。以前他不投资高科技行业,因为看不懂,现在买了比亚迪,但是仓位很小,其实他也是在赌概率。比亚迪可能变成伟大企业,也可能倒闭(永远不可能倒闭的企业存在吗?不存在。)

价值投资者可不像某些呆瓜一个指标打天下,你们知道我再说技术指标投资者了。

价值投资和技术指标都靠统计学加上数学模型,都测不准,但区别是价值投资是有生活中的逻辑和经验支撑的。而技术指标投资,可以说毫无逻辑支撑,完全是靠统计学加数学模型。

统计数据统计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数学模型中的数据有的是过去的数据,有的是投资者臆测的参数,跟不上外部世界的变化。所以光靠建立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投资的技术指标投资法凶多吉少。止损是要有极大的勇气和执行力的。人不是机器,做不到严格执行止损纪律。

最后我得出结论,价值投资和技术指标投资都测不准股价的变化,但是价值投资规避风险靠持股多样化比技术指标止损法更轻松方便,这是价值投资的第一个优点,风险控制好。第二个优点,价值投资有股价长期变化由企业质量决定的逻辑支撑,而技术指标投资可以说毫无逻辑支撑,完全靠数学模型和统计学。第三个优点,技术指标投资频繁止损,交易费用惊人,而价值投资者换手率低。摩擦成本很小。综合这三点,价值投资比技术指标投资更不坏。

至于价值投资的缺点,比尔米勒在次贷危机中的惨败告诉我们,过去的经验未必可靠,财报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企业,总有无法预测的黑天鹅出现。所以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要把大多数鸡蛋放在联动性特别高的篮子里。价值投资者永远把避免资金永久性损失的风险放在首位,先防守,再进攻。冒险投资,判断正确可能赚大钱,但一次错误就可以把你辛辛苦苦积累的投资业绩毁掉。

在投资上,你对多少次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当你犯错的时候你会损失多少。

完美的投资方法不存在,我们只能选最不坏的投资方式,所以我选择价值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6-24 20:09:03
不错的材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24 22:56:55
    文章内容明显带有主观性。初看题目还以为会客观分析两种派别的优劣,可是读到一半明显就能猜到结论了!
    其次,批判技术分析的观点有点牵强,而且有些观点前后矛盾。举个例子:文中刚说完技术分析者利用历史数据和概率来买卖股票不妥,后面就说巴菲特买比亚迪是赌概率。再者,就用分散风险来为价值投资开脱,却忽略技术分析也同样会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不知道是该文作者真不懂还是故意,呵呵。反正文中批判技术分析的方法个人认为不太认可。
   最后想说的是,一个人如果真心喜欢投资,就应该沉下心来刻苦专研,什么技术分析,什么价值投资,都有可取之处,都是工具,关键看我们怎么用。本人菜鸟,有感愚言,见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