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对工人的影响
——无产阶级与垄断资本的关系探讨(16)
马克思说:“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工场手工业中以劳动力为起点,在大工业中以劳动资料为起点。”这就是说,在工场手工业阶段,整个劳动过程没有什么变革,变革了的是劳动组织。到了机器工业阶段,劳动资料从工人手里落到一种机构的掌握之中;自然力被用来供应动力,动力转移到工具上,作用于材料,产生合乎要求的的效果。这样劳动资料方面的变革造成生产方式的变革。
其次,劳动过程怎样由于科技革命而发生变化,对这个问题却没有单一的答案。这是因为在过去一百年里,科学和管理袭击了劳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材料和劳动产品。我们已经看到劳动如何按严峻的原则重新组织并进一步分工,这些原则在100年以前仅仅是一些预言而已。现在,生产上使用的材料可以如此灵活地根据需要加以合成,或加以改造,或用其他材料来代替,以致仅仅由于这一情况,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采用了与先前大不相同的制造过程。用于生产的工具,包括用于交通运输的工具,不仅在动力、速度和完成任务的准确度程度方面发生了根本改变,而且往往根据与因袭沿用的回然不同的自然原则来发挥作用,并且取得合乎要求的效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本身也是按照市场上和生产上的需要灵活地改造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大工业生产中没有想当然和一成不变的事物。大工业生产经常检查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有些工业部门在一百年内不止一次地进行全面改组。例如现代电子电路方面的操作方式、生产方法、甚至使用的材料本身,都会使仅仅两代以前设计并制造这类东西第一批标本的人感到完全不能理解。
以上这些变革与其说是由市场方面的考虑,不如说是由生产方面的考虑(这两者绝非互不相干)来决定的。从这个角度看,变革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追求更高的生产率,也就是说,是因为想方设法要在越来越少的劳动时间内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产品。这就促使生产方法和机器的速率加快,效率提高。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管理部门致力于分解工人所掌握的劳动过程,把它改组为管理部门所掌握的劳动过程,新生产方法和新机器则是管理部门这种努力的部分体现。资本主义生产最初的分工形式是,资本家把一种工作拆分成若干部分,交给工人分别承担,整个劳动过程就不再是任何单个工人的活动范围了。然后,如上所述,资本家对于分配给工人的每一项任务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掌握各项操作。正是在科技革命时代,管理部门才给自己提出了掌握整个劳动过程并毫无例外地控制其一切因素的问题。正是科技革命提供了部分地实现这一理论理想的手段。
因此,人类劳动力经历了一百万年,不仅创造出复杂的社会文化,而且千真万确地创造了人类自己之后,作为整个这一番演化的基础上与生理上的特点,却在最近二百年里遭到了危机,这就是人类本质的危机。劳动本来是这种过程的主观要素,如今降到了从属的地位,成为管理部门所指挥的生产过程的一种客观要素。劳动地位的这种改变,是由资本家实现的一种理想,但也只在一定的限度以内得到实现,在不同工业部门中实现的情况也不平衡。改变劳动地位这一原则本身应用起来由于各种明确具体的生产过程性质不同而受到限制。此外这一原则的应用还造成新工艺、新技能和新的技术专长,这些在初期还是劳动的活动范围而非管理部门的活动范围。于是在工业中,各种形式的劳动同时存在:工艺、手工劳动的局部工人或使用机器的局部工人、自动机器或流水作业。但是,随着上述原则的运用,劳动就业情况不断发生变化,这比上述原则的运用相对地受到限制一事要重要得多。正是由于某些工业的管理部门成功地提高了生产率,劳动就转移到其他领域,并在那里大量地积聚起来,因为这些领域所采用的生产过程还没有——在某些情况下还不能同样程度地——顺从大工业的机械化趋势。因此结果就不是劳动的消灭,而是劳动转移到其他职业和工业部门中去。
把工人降低为生产过程中的工具,这决非机器生产独有的情况。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不论在有没有机器的情况下,还是在工人单独操纵一架机器的情况下,都有把工人本身当做机器来对待的尝试。科学管理的这一方面是泰罗的直接后继者发展出来的。所有这类研究工作的富有生气的原则是把人看做机器。管理部门关心的不是工人本人,而是办公室、工场、货栈、商店或运输过程中使用的男女工人。既然如此,从管理部门的观点来看,把人看做机器不仅非常合乎情理,而且是一切计算机的基点。这里,人被看作是用铰链、关节等等接合起来的机器装置。
把人设想为管理部门所操纵的通用机器,这一尝试是人们为了达到同一目标而采取的许多途径之一,这一目标是,劳动不再是劳动过程的主观因素,它转化为一种客体。管理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把全部操作、一直到最细小的动作,都加以概念化,设计,测量,使适合各种训练和作业标准——这一切都是预先定好的。作为工具来使用的人,要按照同机器性能规格最为想象的规格来适应生产上使用的机器。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在管理部门所支配的实际工作中,而且在管理部门的心目中,劳动越是受跨越各行各业界限的分门别类的动作的控制,劳动就越发把自己的具体形式分解为各种一般的作业动作类型。这样按照动作类型来机械地运用人的官能(研究动作类型时,不管做的是哪一种工作),就使马克思的“抽象劳动”这一概念有了活生生的内容。这种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价值(体现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方法。我们看到,这种抽象,不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写,而且资本家、管理人员和工业工程师心里也这样想。资本家、管理人员和工业工程师孜孜以求的以及擅长的,正是不把劳动看做一种整体的人的努力,而是撇开劳动的一切具体性质,以便把劳动理解为一般的、不断重复的动作,动作的总和所购买的其他东西——机器、材料等等——结合在一起,就产生出比生产过程刚开始时“投入”的资本为数更大的一笔资本。以种种标准化动作型式为形式的劳动,是作为一种可以互换的部件来使用的劳动,这种形式的劳动在实际生活中越来越符合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使用的那种抽象。
劳动者2012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