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对于那位深圳的同学,本人也拜读过他的文章,以下是本人对他那“自夸”的分析。
我从内心觉得楼主可怜,楼主可以觉得自己不可怜。下面我会说你为什么可怜。
首先人大经济论坛就是一大群为考试准备的孩子,当然我也没有否认人大经济论坛没有真正搞科研的人,也有一些学者。
楼主你不必过多强调自己对别人有多少贡献,如果你不甘寂寞可以继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还喜欢的话。
在经济学成为学院里的教学内容前,没有一个人自称出身名校是经济学大师弟子。
“交易费用”的定义还有争议,更不谈关于它的理论。
你谈到本科学生对现实世界不理解,不够关心,你这个说法是对的,因为人家是学生,吃饭的钱是拿父母的。
楼主你不能强求每个人出生都该为科学知识做贡献,每个人学习的目的都有不同。
另外楼主你没有歌颂自己在经济学方法论方面有多少研究,所以我只能姑且从你的文字中看出你的水平很低。第一、从你在字里行间对斯密的讽刺就看得出来,首先我们都知道任何前人的作品都是有缺陷,现代的人如果不能学习古人对的地方,指出错的地方,那就是退步。任何一个前人都有错,可能今天有人提出一个理论,下一分钟就被人推翻,但是你推翻一个死人的早就被认为是有错误的地方有什么用呢?你这么做跟没有实际意义,姑且认为你是有才不得施拿个死人来抱怨;第二、你谈到几个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有贡献的人的名字,你认为他们愚蠢到解释不了企业的成因,从这段文字我看得出你根本没看懂他们的理论,每一个理论的目的都是为了解释,解释什么东西人家都在文中说得很清楚,因为你没有具体指出是哪一点,所以我也不能评断。第三,第一、二点没谈到为什么说你科学方法论没学够或者是根本学过,当然因为你没吹嘘这点所以我也是猜测,你觉得我说得不对就不对。你谈到你在一个“超级大的”企业的销售部门工作,接触到了形形色色不同身份的人,上到总裁下到洗厕所的阿姨。我劝你,
你有时间去了解一下弗里德曼关于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相关论述以及当时的写作背景,还有同时期的一些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著述,你去问营销相关负责人,平常你怎么给产品的定价的?然后他会从营销学角度告诉你有七种定价方法,可能现在不止。然后你就拿这个营销负责人的话回来告诉你的老师,老师经济学教材上是错的,不是“边际成本定价”啊。
我不得不说,
你根本没看过一星半点科学哲学或科学方法论的书,如果你看过,那么我就认为你没有能力搞经济学——甚至没资格谈“科学”,你不搞经济学是对的。但是你又说你把张五常的三卷看完了,但是为什么又与你上文的文字矛盾呢?
经济学没有公理体系,经济学的公理只有一条,这一条公理可以推得出很多变化来,但是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文字表述,但是概念是相同的——比如收入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当然经济学方法论还存在着部分争议(见奥地利学派的著述),但是你不能只看错不看对,然后否定一个前人的贡献。可能一些死人在没有经济学前他们的著述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但是当后人把他们的思想一般化之后,甚至弥补漏洞后却有解释力。
楼主如果你还认为自己的方法正确,其实就算你不去问自己身边那些同事,我都可以帮助你,我也是一个每天都陪在总裁身边的人,我可以要老板告诉我,他建立企业的一百个理由,但是我可以以一个陈述就说清楚,因为这个陈述是不会错的:收入最大化。
楼主你知道吗?构成经济学理论的语词与一般人理解的语词是不同的,街头上卖菜大妈谈的价格与经济学谈的价格是不同的。你不理解这一点就看不懂哈耶克的《价格与生产》逻辑那么严谨的书,更不用谈那些新制度经济学家用简单语言所建立起来的经济理论——顺便说一声:我不知道你说的“符合人类逻辑思维的文章”是什么意思。
劝你看些入门科学哲学基础的书,卡尔纳普、亨普尔的书街上随便有卖,当然他们都是涉及自然科学的,但是上面说了,你不能只看错,不看对,你首先
要明白什么叫做“理论”,什么叫做“经验”。
说一我为什么觉得你可怜,你行文从头到尾,一再强调一些“名人”的错,而且你为了说明自己有多专注“科学研究”还强调了你工作单位有多么的“超级大”。我觉得你可以作为心理学分析的典型。
至于你那篇不是论文的论文,什么需求曲线的,你从头错到尾——为什么错?如果你真的认真看完张五常的第一卷就不会写那么幼稚的文章出来。如果有刊物敢登的话,我跟你说,只能证明中国管理学术刊物的人的水平有多么低。
问楼主两个问题:一、学术贡献与个人道德有关联吗,比如一个教授拿了诺贝尔奖然后回头侮辱了一个妇女;二、某个经济学家说经济学只能解释,然后他回过头就喊到“中国经济要软陆”或“房地产过热”,你怎么看?
楼主,深圳大学是所好学校,至少有些人连读大学的钱都没有或是大学都考不上.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微观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e=2&from^^uid=100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