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北广相继开出限购令 一线城市变成富人天堂
6月30日晚,广州市政府来了个突然汽车限购的“袭击”。30日晚上9点通报——自7月1日零时起实行汽车限购政策。在为期一年的试行期内,广州市中小客车增量配额为12万辆,每月1万辆。
广州成为第四个汽车限购的城市,此前上海、北京、贵阳相继出台汽车限购令。这股限购汽车之风会延续多久?在关注短期汽车限购引致几小时抢购之余,更值得关注的是限购汽车风的威力,他将对中国汽车消费格局产生何等重大的影响?
表相:汽车经销商一夜吃“撑”
6月30日晚,热度最高的是广州。各大4S店的火热程度直逼40度以上。
当9点限购令宣布前后,广州市汽车流通领域已经应声而动。在汽车经销商迅速通知后,精明的广州人迅速赶往经销店加入抢购大军。因为此时不买车、拿到车牌,接下去将上演京沪高价车牌(及二手车牌)的故事。
留给购车者和经销商的时间并不多,从21时(正式宣布)至24时的短短三个小时,需要完成选车、交费等一系列手续。因为按照规定:在2012年7月1日零时前,单位和个人已经与车辆销售经营者签订中小客车预售合同、收取预订金的,凭销售合同或车辆销售统一发票,并通过广州市公证机构获得上述材料真实性的公证证明,不需要申请办理指标证明文件,可直接办理车辆注册及转移登记。
于是乎,广州市重演了北京市2010底的一幕——汽车经销店通宵而战,没现车,按照车架号先开出购车合同;购车者抢车至上、完全无议价能力(即使在如今车市极冷、车价狂跌的情况下)。
因为,所有人都深知——北上的故事将会重现。区区12万辆的额度,将无法满足未来广州购车需求(2011年广州汽车年销量约33万辆,12万辆额度意味着新车销量将遭“腰斩”)。消费者们最终只能转购高价二手车牌。此外,对于急于用车的消费者而言,未来1个月将无望上牌——在2012年7月1日零时起一个月内全市将暂停办理中小客车的注册及转移登记,后续各个月度平均分配增量配额。
恶果:8月自主更冷、豪华更热
鉴史以知今。北京、上海限购引发的汽车消费变化,将是未来广州的写照。
第一, 广州汽车经销商们将面临大洗牌。
2010年12月23日,北京发布《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2011年,北京新旧车销量分别为40.35万辆和40.1万辆,同比下降56%和22.2%。如果考虑到新车销售中约8万辆来自2010年底的备案车,则新车销量降幅更大。
随着新车销量的不断下滑(没牌照),汽车经销商们苦乐不均。自主品牌、二线合资品牌经销商们陷入困局,不少原本在北京销量极大的自主品牌车企反映:经销商店销量大减。2011年至2012年,大批自主品牌、二线合资品牌经销店相继炒了车企鱿鱼。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会长苏晖指出,2011年北京有11家汽车经销店关闭。
更多的投资人转向豪华车品牌,于是北京汽车经销店不减反升。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消息显示,2011年3月,北京汽车4S店数量为578家,年底升至592家。净增的14家汽车经销商,多销售豪华及合资品牌汽车。如果考虑到退出汽车经销商领域的,那么新增数更多。
2012年,走在上海、北京的街头,放眼看看大街上的汽车,你将会深刻地体会一点——豪华车越来越多。奔驰、宝马、奥迪已经不再惹人注目,宾利、保时捷随处可见。
在无形中,限购导致豪华汽车消费升温。随着一线城市相继推出汽车限购政策,这些一线城市俨然成了豪华车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