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086 2
2007-03-14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高增双)“当今的大学生,相当一部分都感受到了就业带来的压力,我觉得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错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谈起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时如是说。

  王树国说,近年来,我们有很多急需人才的地方仍然缺少人才。黑龙江的大煤矿要个大学生很困难,连正常的技术支撑都难以保证。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规划、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方面的人才,同样难以满足。“相反,高校培养的大批人才找不到工作。为什么?因为大都集中在所谓的‘热门专业’:IT、信息、国际贸易、生物等等。大家都被这样一种舆论所左右,好像21世纪就是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将来的出路会很好。”王树国说,高校在无序地发展这些学科,学生们又没有一个权威的指导,完全是凭着感觉去报考,所以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需求发生了错位。

  王树国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人才的培养结构精确地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不仅要努力扩大就业机会,而且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就业信息,比如我们国家有多少高校,设置了什么专业,每个专业每年又有多少学生毕业,社会需求量有多大。这种宏观信息不仅官员要掌握,老百姓也要掌握,让学生选择专业时更加理性。”

  王树国说,与此同时,高校培养人才要尽可能地去满足社会的需求。他举例说,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上手特别快。“如果我们的学生只是局限于书本知识,一旦进入企业之后,企业还要进行二次培训,就业难度就增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3-14 12:45:00
王树国委员所谈的“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错位”只是造成这种现象的诸多原因中一个比较重要原因,另外专业教育指导思想、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观念、产业结构调整等,“稳定压到一切”与扩大大学生就业也有很大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4 22:07:00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1、国家经济结构出现问题,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太小。

2、高校管理僵化,知识更新慢。

3、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要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