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峰会改变了什么?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沃尔夫冈•明肖
马里奥•蒙蒂(Mario Monti)力压德国总2理,赢得了战斗。蒙蒂在政2治上还能再撑个几周或者几个月。他威胁要投2票否决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亟需的事项,这很聪明。蒙蒂抓住了默克尔的软肋。这是典型的欧盟外交。
不过这只是台上的景象而已。如果你深入幕后,你会发现一切照旧,至少对意大利而言是这样。欧洲稳定机制(ESM)在这之前已经能够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意大利债券。工具就摆在那里,但尚未动用。各方同意的变革措施很微妙。意大利还必须签署一项谅解备忘录,并接受“三驾马车”的监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洲央行(ECB)和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这一举措更为温和,能够更加顾全面子。但是还有一套程序。
ESM购买债券的能力实际上更多地受制于它的总体规模,而非它的规则。ESM的放贷能力只有5000亿欧元,而且这一数字没有得到调整。不管如何东拼西凑,ESM的规模就是不够大。ESM将向西班牙银行注入资本。它需要为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纾困提供新资金。很快还必须应对塞浦路斯,没准也需要救助斯洛文尼亚。针对西班牙的全方位纾困计划看起来仍有可能。但是,以ESM之力,我不知道它如何把西班牙置于保护伞之下,同时还有余力购买意大利债券。
历史上的金融危机留给我们一个教训:解决问题的方案必须火力足,效果强。现在的方案不行。欧洲央行现在已经失效的证券市场计划也达不到效果。该计划未能阻止危机,因为欧洲央行的承诺十分有限,而且理事会成员对此也存在争议。欧洲央行仍然砸了2000多亿欧元在这项计划上,但是没有奏效。ESM购买债券的预算可能更低。
蒙蒂在政2治上或许达成了正确的交易,但要解决ESM的规模问题,他本应坚持颁发给ESM银行牌照这个要求。ESM获得银行牌照后,就可以通过举债把自身放贷上限调整到更切合实际的水平。现在它无法这么做。
因此,我认为,上周峰会的真正赢家不是蒙蒂,而是默克尔。她成功地让德国应负的责任保持不变。说起来真是匪夷所思,在德国的总体义务丝毫没有改变,欧洲央行的政策也丝毫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一周前还很不安全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现在何以就变得安全了?
理论上,关于西班牙的协议稍微好一些。但这也只是表象。我认为存在三点障碍:
1. 向银行注资是以达成有关实施共同银行监管的政治协议为条件的。默克尔依然可以借此展开报复。不要期盼这方面能够轻易取得进展。在银行业构建一种共同制度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我怀疑10月份之前能否达成明智的协议。
2. 向银行直接注资可能需要修改ESM条约。我知道这一点存有争议。欧盟2官2员2表示,他们可以通过下达绝对命令来落实这一点。但我不明白,既然ESM条约已经明确规定,ESM可以通过向成员国放贷帮助银行融资,ESM又怎么可以直接向银行注入股权资金?ESM条约难道没有提到这一重要细节吗?德国联邦议2院(Bundestag)预算委2员2会2主2席2似乎也认为现在有必要修改条约。
3. 新的安排和债券购买计划一样,依然受制于ESM的总体资金上限。我认为,一旦考虑到房市崩盘和经济萧条的影响,西班牙银行最终需要的资金将超过相关计划中的1000亿欧元。ESM的负担过重。
上周最重要的事情可能根本不是峰会上的协议,而是默克尔的声明:“只要我一息尚存”,就不会有欧元区共同债券。我认为,这句话表明她并没有严肃对待2政2治2联盟的问题,过去几周她不过一直在空许口惠而已。她的战术让我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加冕礼理论”(coronation theory):德国央行(Bundesbank)过去常说,可以接受货币联盟,但必须等到建立起全面的2政2治2联盟以后。这和“绝不”是一个意思。我常怀疑,所有关于长期解决方案的讨论都是诡计。现在,我们知道,看上去确实如此。
如果默克尔说到做到,在她有生之年都不会有欧元区共同债券问世,那么欧元区将生存不下去。不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也不修改欧洲央行的政策,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债务——以及他们的欧元区成员国身份——都是不可持续的。周三如此,峰会结束后的今天还是一样。
译者/倪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