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773 2
2007-03-15
有人说“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治理国家、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为什么会有此一说,他们认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公民;二是要教育学生成为掌握现代知识,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学校也应该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基地,以校园良好的道德风气、精神面貌影响社会”。

学校教育如此重要,又怎么会变成“食之无肉,弃之有味”鸡肋呢?

首先,学校教育最大的目标是培养人才。何为人才?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是人才。那么现在的学校——特别是高等学府培养人是不是都是人才呢?或者这样的提问太过苛刻,从学校里走出来的很多人都在他们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为人类做着自己的贡献。但也不可否认,很多人求学是为了一张文凭。经济已经市场化,但对人才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认定标准还是在看人所持的文凭、职称。是不是没有这些硬条件的人就不是人才了?回答显然是否定的。现在的学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把学生高一级较好的学府,或是给他们一张文凭。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还好,初中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把学生送到重点高中,而高中则想让更多的学生考上一本二本等等,分流到技校和职高的就算是学困生了,大学则只想给学生一张文凭。

学校教育显然背离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社会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学校却只在培养单一的书生,从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观、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忽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以至于很多大学生走上社会后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比一些职高或技校毕业生还要差,有些还差很多,要知道那些大学生以前的学习成绩可是遥遥领先的。

就学校现在的教育方式培养的人才放置于社会的需求来说,难道不是一根鸡肋吗?

其次,学校教育对一些地市的政府也如同一根鸡肋。一个地方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合理不合理、学科不学科、公平不公平都不太会影响一个地方政府的政绩,也不太会影响一位官员的升迁。而教育的好坏不能马上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对教育过多的投入又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也没有一个地方政府为了经济的发展而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大声宣布放弃当地的学校教育事业。学校教育事业在地方事业中难道还不算是一根鸡肋?

教育——多么重要的事业,怎么就一不小心成了鸡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3-15 22:47:00
呵呵,作者说的问题确实是个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思考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6 10:34:00

学校教育或许在地方领导眼中是一根鸡肋———不能弃之不管,但管起来则要投入大量人力与财力。

学校教育,尤其优质的学校教育对百姓来说,仍是渴求的,希望通过它使孩子获取知识以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学校教育对教师们来说,是一个并不容易获取的饭碗。目前硕士生争中学岗位已不鲜见。

只是我们的学校教育质量还不高,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