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33 7
2012-07-19


今天在论坛上看到了一个帖子,作者呼吁宁可不写论文也不要写错误的论文,因为目前中国的统计数据有着太多的造假之处,以此数据为基础的论文只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误国误民。

看得出,他的本意是好的,然而却有很多网民纷纷留言,诸如“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只能适应社会,否则就要被淘汰”等等之类的言论。这种言论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不仅是在中国学术界,官场、生意、人际交往也都经常充斥着这种论调。

虽然没有做过什么统计,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大部分中国人都选择了顺从主流,也就是他们所谓的适应社会,少部分坚持自己道德准则的人在他们眼里只是异类、愤青、要被社会淘汰的劣势群体。

由此,就引发了一个问题,我们真的要去适应目前的中国社会吗?

感谢伟大的达尔文,他让人类了解了大自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

自然法则的核心在于人类对于周围环境的适应与否,然而,自从人类成为生物和非生物界的最高统治者以后,扮演淘汰裁判角色的自然环境俨然已由人类自己创造的社会环境来主导了。物理学家海森伯格总结说:“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世界上只面对自己,而不再有其他任何伙伴或敌人。”

可以说,社会竞争是自然竞争的一个子体,它是自然竞争作用的一种形式,凡是不能适应人类社会竞争的种族或国家,也就是不能适应法则的最高形式——自然竞争。

中国只是人类社会的国家之一,在接受自然竞争的检验之前她必须先得接受与之有着同样内涵的众多国家的检验,譬如,美国、欧洲、日本、印度等目前综合实力强大以及与中国有着利益之争的国家。如果中国不能在众多国家之间的社会竞争中获得胜利的话,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亡国灭种。

竞争胜利的前提就是中国适应了社会环境的主流发展方向。但是,中国目前做到了这一点吗?

仅以学术为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基础就是学术成果。美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逐步建立了遏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系统机制,美国推崇自由的文化氛围也自始自终体现在学术研究上。她为学术提供的社会环境就是鼓励学术自由、打击学术造假,这种环境培养出来的学术水平是有目共睹的,取代了欧洲成为国际学术研究中心。

而中国目前的学术现状存在着很多诟病,譬如论文造假严重、重数量而不重质量、缺乏自由等等都是禁锢学术水平发展的问题。中国目前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跃居第一,但是引用量却只排世界170多名,这就是问题缠身的学术研究的结果。中国的学术问题对于身处学术界的知识分子来说,那都是不言自明的。

所以,如果只是保持现状,中国的学术水平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始终都会处于下风。那些秉持适应中国学术现状以求得生存的言论的知识分子,他们仅仅只是将社会竞争局限在了中国,而没有想到去和与中国存在竞争的其他国家相比。

也许有人会提出为什么非得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的疑问,毕竟世界上还存在很多不如中国的国家。这种疑问忽略了竞争的结果,良性竞争也好,恶性竞争也罢,被淘汰的不会只有一个国家,被选择的不会有第二个国家。战国时期的七雄、三国时期的三霸、古希腊时期的雅典斯巴达、美国的南北时期等等诸多历史现象已经充分预示着世界的发展方向——弱肉强食,胜利者永远只有一个。

中国的学术如果不能领先美国,至少是与之齐头并进,由此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落后美国的话,后果将很严重。

中国目前的学术环境肯定是一种将要被淘汰的社会环境,如果知识分子不求改变,只是顺从,完全依赖政府的力量去改善,将使得这一环境进化的速度变得很缓慢,也使得中国与国际先进学术水平的差距更大。唯有知识分子与政府齐心协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符合世界主流方向、适应社会环境选择的学术研究环境,方能在学术竞争中取得不被淘汰的结果。

相反,如果知识分子追求的只是一种将要被人类社会所淘汰的社会环境的话,纵然他可以暂时地因为适应了中国的国情而得以继续生存,但需要知道,这只是一种苟延残喘,因为中国的这个社会环境是要被世界的整体社会环境给淘汰的。清政府留给我们的教训、耻辱难道已被无情的历史车轮沉重地轧过,而不留下丝毫痕迹、不为国人所知了吗?

闭关锁国并不是亡国的必然前提,只要她是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的社会环境,就不会被淘汰;改革开放也并不是强国的必然手段,只要她继续排斥最先进的社会环境,就依然会被淘汰。

于是,关于我们是否要适应中国社会的问题就有了答案:作为一个要在世界强国如林的世界生存的种族,我们要做的不是仅仅适应本国的国情,而是去适应代表最先进方向的社会环境。

但是,中国有着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统一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给我们营造的始终都是一种最先进的社会环境,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我们选择适应中国国情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对中国的强盛、对华夏民族的延续最正确的做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7-19 12:33:16
问题太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9 16:49:07
哈利泼特 发表于 2012-7-19 12:33
问题太大了
小问题不过是大问题的表现形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9 18:21:59
我一直想说的一句话:你知道的太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9 23:39:27
大问题不过是小问题的集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0 03:03:41
适应小环境为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