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军辉,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副教授。

工作经历:
2011年8月-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2007年7月-2011年7月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教育背景:
2003年8月-2007年5月
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获经济学博士学位(Ph.D.)
2000年8月-2003年5月
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获电子工程硕士学位(M.S.)
1995年9月-1999年7月
哈尔滨工程大学,获水声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研究兴趣:
计量理论,金融
教学活动:
高级计量经济学一(高级概率与统计),资产定价理论(博士生),
时间序列(硕士生,博士生),
计量经济学(本科生)
发表论文:1 "Functional Regression of Continuous State Distributions", with Joon Y. Park,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67 (2), 397-412, 2012 
2 "Estimating Semiparametric Panel Data Models by Marginal Integration", with Le Wang,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67 (2), 483-493, 2012
学术服务:
匿名审稿:Journal of Econometrics, 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 - Theory and Methods, China Finance Review,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问答汇总:
1,坛友areux:
钱老师,向您致敬,您太霸气了,博士论文发两篇JOE。博士以后5年也不知道您是怎么扛过来的,两篇JOE是海归中的大牛,尤其是在国内,希望您多指点下我们这些渴望进步的学生,传授一下您学习和发表经验,另外给我们指点下国外的计量前沿,我知道您导师的导师是Peter C.B.Phillips,Peter现在主要研究时间序列,不知道您认为今后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是哪一块?
A:我的导师是Indiana University的Joon Park,Peter是我导师的导师。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和很多其他学科一样,我觉得像一个随机游走(random walk),任何时候的预测都是现状,但随时会走出精彩的曲线。一个学科往哪里走,不仅看大牛心里怎么想,更看年轻人兴趣在哪里。当然,作为学生或学者,其实不需要知道学科往哪里走,需要知道的只是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不浪费时间,做自己的事就可以了。这是在学校做老师的好处:即便做世界最没用的研究,教授依然有饭吃,依然被尊重。这是个很酷的职业。 
2,
坛友guoyanyan512:
原来钱博士这么厉害 原先他经常给我们组织学术讲座来着。。。。我想问问就是怎么样培养一个人的 学术思维 
A:呵呵,交大的啊。要培养思维,首先要掌握必须的知识,所以正规的学习很重要。阅读文献也很重要,因为那可以让我们看到别人如何思维。最后,我们自己要有静心思考的时间。做学术的人,总是很忙是不对的。要给自己创造闲暇的空间。 
3,
坛友xixia333:
       钱教授:
       您好!
       首先今天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向您请教!
     目前我国期货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也迎来了一个高速开放和发展的时期,期货公司的业务也开始多元化发展,不在限于传统的经纪或者投资咨询业务,而是可以进行资金管理业务,期货公司CTA业务很大部分都是和基金或者信托合作,然后推出自己的产品。
     在产品的设计中,运用计量模型进行统计套利是期货公司资产管理的手段之一。那么我今天的问题就是:教授您对统计套利方面做过怎样的研究?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您觉得运用计量模型发现市场的错误进行套利的可能性怎样?
在此希望您能给与指教,谢谢! 
A:在统计套利方面我做过一点很有限的研究。即使在成熟金融市场,统计套利仍然有利可图。在中国市场,我认为有更好的机会。
4,坛友hexingbangde:
钱教授,我想请问现在计量模型中大多都有变量的内生性的问题, 我想请问如果我们无法找到合适的工具变量时我们该怎么办?是否就应该放弃这个模型啊还是无视内生性问题?A:寻找工具变量有时很偶然很艺术,如果暂时找不到,那么我的建议是继续找,哈哈。当然,有时内生故事很弱,你可以忽视它,但需要给出有力的说明。
5,坛友yhw1234:
钱老师:
      您好!看到你是电子工程硕士出身,转入经济学,竟然在计量经济学上获得了斐然成绩。我是刚从基础数学的硕士转入数量经济学的学习,对数量经济学非常感兴趣。但是,经济理论上还是相对很欠缺。很期待您能分享一下你从工科转入经济学的那些书籍或学习经历对你今天的成就起到了关键作用?希望您多多指点,能給我们这些渴望进步,又缺少宝贵经验的学生指点迷津。A:可以说你的数学背景对你的学习和研究会非常有帮助。经济理论补起来其实也不费劲。可能要花时间的是经济学思维或感觉的培养。我以前刚转入经济系时读了不少经典,读经典对培养经济学感觉很有帮助。另外,在论坛挖坑灌水也很有帮助,呵呵。
6,坛友econfj:
钱老师,您好,有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想请教您,非常感谢!
两个SETAR的gobal stationary的序列能组成一个cointegration系统嘛?
虽然我知道书上说两个non-stationary的序列,可以组建一个cointegration,那么这两个non-stationary的序列有长期稳定关系。
那是不是说两个SETAR的gobal stationary的序列一定有长期稳定的关系(感觉不一定吧),如果不一定,在什么情况下它们有长期稳定的关系,这个长期稳定的关系用什么来表示。
另外,我们可以考察另外一种情况,比如一个三个regimes的SETAR(中间的regime是单根,根据书上的理论我们知道这个SETAR可以是平稳序列),例外一个序列是stationary AR, 我觉得这两个的差值能组成一个threshold cointegration的系统。换句话说,两个平稳序列能组成一个threshold cointegration的系统。您觉得怎么样?A:这问题看不懂。你可能混淆了jointly stationary和cointegration的概念。
7,坛友shadoubudongq:
钱老师,您好!想问下您关于计量建模方面的问题,如下:
1、具体用实证分析某一具体问题时,在拿到数据后,应该是先建立一个模型呢,比如生产函数模型,然后进行分析,还是先对数据分析,之后再根据分析的情况,是否有线性关系等,再根据分析自己建立模型呢?这一点令我挺困惑的,很多论文是前者,有些是后者。
2、自己建立模型的话,我目前只会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请问我们在拿到一个数据之后,应该怎样确定应该建立的计量模型呢?
谢谢您!期待您的解答!A:我相信计量建模没有一个正确的模式,可以从统计性质(也就是数据)出发,也可以从经济模型出发,要看具体问题了。多元线性回归几乎是所有实证研究的步,凭它可粗粗看一下关系。完全可以从线性回归出发,然后从各方面去批判它,改进它。
8,坛友安未央:
钱老师,您好,我在计量中学习中遇到了些困惑想请教您。
1、为什么我用OLS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的时候,方程的可绝系数很高,但是系数的显著性很差,大部分都不显著,请问您这是什么原因啊?
2、如果面板数据中有个取值为0-1的虚拟变量而且是研究的主要变量,其取值不随时间变化,请问这时究竟该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啊?
谢谢钱老师
A:1 可绝系数是R平方吗?R方高,不一定显著,反之亦然。R方很容易被初学者过度使用,它只是个拟合程度,不确定性大的学科R方大,不确定性小的小,仅此而已。
2 如果该变量取值不随时间变化,是不是被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capture了呢?这里似乎不能用FE或RE。
9,坛友Modern-Algebra:
钱教授:您好!
     从您求学经历中,我知道您在
          “  2000年8月-2003年5月
                     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获电子工程硕士学位(M.S.)
             2003年8月-2007年5月
                     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获经济学博士学位(Ph.D.)”
        我的问题是:
                1、是什么促使钱老师转向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呢?
                2、钱老师觉得 以前的工科的背景知识和思维习惯,对您研究经济领域的问题有什么影响?A:因兴趣而转。当然,也主要因为当时在Rice EE做的课题太无聊,才下定决心的。刚转经济学的时候,觉得经济学简单,但很快就知道不是这么回事。所以,我想对想从工科转经济的同学说,,不要因为经济学“简单”而转,可以说世上没有简单的学科,只有合适的学科。第二,国内工程类学生常常过于强调应用,不习惯纯粹的理论,转到经济学时心态也要有所转变。经济学和纯理科相似,是制造理论的学科。如果心态调整不好,用“消费者”的心态来做经济学研究,有可能还没登堂入室就已经被消磨了斗志。
10,坛友2010209003:
关于意愿能够做回归模型吗?譬如,问一些在家中的老人是否愿意入住养老院(还在家中,没有入住养老院),通过一些人口社会学特征、经济收入、家庭特征,等等选取自变量,然后以是否愿意作为二元变量,能够做二元logisitic模型吗?  毕竟行为还没有发生。
A:我看行。:) 
但是为什么不直接给“是否入住”这个结果建模呢?
11,坛友ksk5808:
有的模型尤其是多项式,运行结果很好:统计检验非常显著,数据回测误差很小,但预测结果太不符合逻辑;反而一些统计检验稍差、回测误差较大的模型,预测结果更靠谱。请问老师,原因何在?
A:这是个模型选择问题。评判计量模型,最终的标准是看样本外预测。时间有限,不能详述。
12,坛友wanniansong:
老师你好!跨度只有12期的时间序列,能够用来建模分析?由于12期的时间序列无法通过查表查D.W值来进行序列相关性检验,可否用LM检验法(分别滞后一至三阶)来检验?谢谢!
A:这么短的序列,就用眼球计量经济学吧。呵呵。
13,坛友易洛魁的焚香:
请问钱老师,我国股指期货开放以来符合波动率微笑理论吗?如果不符合,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呵呵,期权才有微笑,我国还没有。
14,坛友守望者1991:
钱老师,你好!作为一个金融学大三的学生,现在学艺不精,仅仅学过初级的计量经济学,提不出什么有水平的问题,我有一个看法:计量建模是一种方法,我只要知道我要研究什么 证明什么关系 要用到什么模型 软件按到什么按钮 看的懂结果就好了。。。不知您怎么评价我的看法? 谢谢老师A:其实,“要知道我要研究什么 证明什么关系 要用到什么模型 软件按到什么按钮 看的懂结果”,已经不容易了。当然,懂得了这些,仅仅说明你已成为一名合格的计量经济学消费者。要做计量经济学者,还要进一步成为生产者。:)
15,坛友
seaway:
请问一下,学好计量经济学要多好的数学功底呢?我目前也在外面读书,基本的定量分析都可以了,不过修过我们学校的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里面对从数学原理更深入理解计量经济学有不少要求,苦苦挣扎一学期,结果惨淡。所以,很想知道那部分数学知识,对于深入理解计量学科有帮助?谢谢。
A:其实有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已经可以应付研究生课程了。当然,数学是多多益善的。较强的数学背景可以使学习过程轻松一些。现在很多学生在申请出国时已选修了实分析泛函分析。我进入经济系时的数学背景其实并不强,我只学过工程类的高等数学。很多数学都是在做论文时自学的。
16,钱军辉老师:
有同学问及计量经济学的局限性,简单说两句。计量经济学作为一个工具性的学科,的局限性自然是尚未找到解决一切问题的必杀技。当然,这样的局限性不可怕,恰恰相反,这让这门学科更有趣。深层次的局限性体现在宏观领域,包括预测和政策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说到底是统计模型,跟经济中的深层次参数(人们的喜好,生产技术等等)无关,所以基于计量模型的预测或政策分析也仅仅在统计上有意义。在宏观领域,所谓计量预测或政策分析其实只能说是对历史相关关系的总结。这是著名的Lucas Critique的内容。
时间关系,有些问题不能深入解答。很高兴有机会在人大论坛跟各位交流!我有个新浪微博ID,@啄木,大家可以很容易在那里找到我。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