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金刚经》,鸠摩罗什译本
以前看到一本小说,里面有个问道者跟禅师的对话,禅师把他带到花园,说他看到了什么,问道者说,繁花似锦,禅师说,枯枝败叶。似乎禅师的境界高一些,看到的东西便不一样。
但是看看金刚经所记载,这是佛和弟子须菩提的对话。佛问,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恒河中的所有的沙,佛说是沙么?须菩提答,是的,世尊,佛说是沙。
多么朴实!多么平淡无奇!照现在一般研究佛学的人来讲,佛眼看到的,当然不是沙了,要不然,花啦,世界啦,天堂啦,可以扯很多。但是佛座下弟子须菩提说,当然看到的是沙子。沙子就是沙子,非常平实。
这才是真正的觉悟。相反,很多人容易容易有高推圣境的毛病。觉得,说是沙,是不是太普通了,似乎自己没有境界,就刻意地冥想出一些东西,然后胡言乱语。这不是境界,这是妄念,正是修佛需要斩断的。佛听到须菩提的回答,继续问下一个问题去了。佛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回答。如果须菩提也到处乱扯,佛恐怕还急了,须菩提是不是中了什么魔障。
这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但是我们却见得太多太多。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常常有这样的事情呢?明明知道真实,却因为真实太朴素、太平淡,于是为了显示自己,而故弄玄虚。这种现象,在现在的学术界尤甚。为了显示自己,为了显得有新意,甚至纯粹是为了文章能发表,故意将一些没有联系的东西扯在一起,故意用套用一些不相干的视角去解释,故意用虚假的数据和明知有缺陷的模型去做数据分析。最后,除了那一丝虚妄的自我满足感,又能得到什么呢?
法华经中,佛亲口说,佛也是凡人修成的,任何凡人修行,都可成佛。佛的境界当然高,但是并不是刻意去推高的。真意、禅境、悟性,都在那些朴实无华的真实里面。就像最普通的扫地僧,也比大轮明王的佛法要高深一样。佛拥有无上的修行、智慧、觉悟,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到最后,依然看沙是沙。
捧一抔黄沙,撒在我们人生的路上吧。用一份真实,来洗涤我们浑浊的心灵。大千世界,红尘万丈,无尽的欲念和我执时常发出诱惑的声音。而要在这些诱惑之中保持一颗本心,远离那些烦恼,则需要遵循内心那一份真实。真实的人生在于真实的观察和真实的讲述,在于朴实和平淡。这,才是真正的一沙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