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弹性延领养老金“柔”情尚难懂第2页:弹性延领养老金“柔”情尚难懂

6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保部”)在一项公开回应中称,“延迟退休年龄为必然趋势”、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等,此言一出,立成舆论焦点。此举对于我国统筹基金意义何在,参保人延迟申领基本养老金又到底划不划算?(快乐老人报记者 贺银河 侯检)
1 政策
放出风声旨在试探民意
近年来,人保部多次提及延长退休年龄问题,官方态度经历了“进行研究”、“暂不调整”到“审慎研究”、“深入研究”等转变。而目前,人保部已厘定在今年下半年启动有关退休年龄延迟相关系列政策的研究工作。
“延长退休年龄是一个趋势,什么时候开始不好说。国家在这两方面是左右为难,延长退休年龄,就业压力会更重。”一位接近人保部的知情人士介绍,此次人保部的表态,更多的是试探社会反应之举。不过,人民网推出的调查显示,约88.6%的网友表示反对延迟退休年龄。
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即可办理退休手续。记者了解到,这项退休政策制订时,全国人口平均年龄为50岁。而如今,中国人口的预期平均寿命已提高到73.5岁。
2 试水
上海200多人办理“柔性延领”
事实上,延迟退休年龄的趋势,近年在一些地方的政策中已现端倪。
上海这个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2010年10月就开始进行“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试点,规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以及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如果企业工作需要,且本人身体健康,经本人提出申请,与企业协商一致后,可以延迟申领基本养老金;对于延迟的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7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2333咨询热线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有多少人办理了延迟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尚无最新统计数据,但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只有200多人办理。
吴光耀去年退休前是上海一家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老师,退休后返聘,他有自己的“算盘”:“学校需要我,但不想我办理延迟领取养老金手续,我自己也不想,因为办理这种手续后,我和单位都要继续交养老保险,这是一笔开支,而返聘就不存在这种情况,工资照样拿。”
深圳市2011年底出台草案提出女性与男性劳动者同龄退休,今年2月的一项草案又提出可延迟申领养老金。这两项草案如能通过,意味着深圳或成全国第二个试点弹性延迟申领养老金的城市。
3 算账
静态来看“延领”不划算
延迟申领养老金,对退休人员来说到底划不划算?广州市人保局养老处的负责人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广州市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是2614元,按照目前的社会经济水平,如果参保人选择延后5年退休,到其退休时,每月可领取的数额将增加500元,人均可达到3100元左右。”
对此,有网友指出,如果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延迟5年申领养老金,就意味着要放弃本可领取的5年基本养老金(2614元×12×5=156840元),要用“延领”换来的涨幅弥补这笔“损失”,则需20多年(156840÷500÷12=26.14年)。也就是说,在不考虑本地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变动的情况下,若养老金计算方法不变,一个65岁才领养老金的人,得活到91岁才能“回本”。
对于网友的算法,中央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副教授史英哲未作直接定论,他表示,是否“延领”造成的收益比较涉及因素众多,也不好精确计算,但“排除国家对企退金增幅调整及通胀等因素,单算基本养老金,(延迟申领)肯定是不划算的”。在他看来,如果国家施行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应会有配套机制,比如给予相关人群一定补贴。
南京的养老保险权威专家也给出了另一种说法,如果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意味着增加缴费年限,一则相关人员可以延长拿到较高在职工资的时间,另一方面退休时由于缴费年限增加,每月能领取的基本养老金额度也会增加。因此,尽管晚退休,但可支配的退休金总量并不会减少。
即将退休的王新贵,在广州白云区一家机械设备单位工作,在他眼里,自己有高级职称,加上各种补贴,工资收入很可观,如果退休了,工资就会至少减少一半以上,“我有技术,身体还不错,我就愿意留在岗位上,又能继续拿到高工资,又能继续做贡献,你说是赚了还是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