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50 1
2013-12-14
养老金有8000亿元缺口的谎言


田嘉力


  据说,“2000年我国养老金‘空账’还仅仅为360多亿元,到了2005年底,‘空账’已经达到8000亿元。”(这还仅仅统计到2005年,如果统计到2008年,大约“亏空”已经超过了一万个亿)。因此“建议推迟退休年龄”的说法一度盛行。现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又旧话重提,再次弹起了推迟退休年龄的老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官员说:由于未形成养老保险转制成本支付机制,导致企业社会保险费率过高,养老保险金缺口巨大。所以,他们打算“在2030年前,我国职工的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


  我国是1993年起开始着手建立养老金统筹制度的。而1993年以前,企业职工的工龄全都“视同缴费年限”。也就是说,养老金社会统筹的“池子”里是空的,但几千万国企老职工全都已经有了20多年甚至30多年的“视同缴费年限”。这些人陆续进入退休年龄,要从“统筹”的那个口袋里拿钱了。于是,缴费的人少、等着拿钱的人多,因此就造成了“空档”,造成了巨大的缺口。于是养老金有8000亿元巨大缺口的说法盛行一时,敲打着我们本已经就不够坚强的神经。听起来真有些骇人。然而,这却是地地道道的谎言,现在是戳穿谎言的时候了。


  有一种说法:新中国成立几十年里没有为企业职工预留下这笔养老的钱,所以才形成了现在的养老金“空档”。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在1993年以前,企业退休职工全都早已经冻饿而死了。事实上却没有。没有实行养老统筹以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退休职工,都老有所养,根本不发愁退休金没着落的问题。这说明:第一,企业职工已经为自己的养老在企业里预存了一笔钱,这笔钱足以支付他们的养老金(过去称为“退休工资”)。第二,即使是倒闭破产的企业,由于在几十年里企业创造的利润全都上缴给了国家,国家其实是存有这笔钱的,只是这笔钱并没有专款专用,而是被挪作他用了。哪里存在什么“缺口”?

   三十多万家的国企被改制到今天不到几千家,这些财富哪里去了?光是这些企业的土地、房屋现在也价值十几万亿,何愁养老金的几千亿?


  即使按照1993年实行养老金统筹时“池子”里没有钱的说法,到目前为止也不应该有“缺口”了。因为国有企业的中小企业基本已经被卖光了,卖企业的钱就应该优先用来填这个“缺口”。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是中国人民积累起的主要家当,论其总值,100个8000亿元也有了,何来“缺口”之说?


  如果他们继续坚持“缺口”之说,他们就必须向全国人民讲清楚卖国企的钱都到哪里去了。他们讲得清楚吗?!

资料:


新华网:“弹性延迟退休年龄”谁受益?养老金8成以上补贴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501e010102dunv.html

张扬的养老金“七连调”,其实花的都是职工自己缴的钱,尚有一半没有返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501e010102duc3.html

国企老职工缴纳了55万亿养老金,国企改革却将其鲸吞不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501e010102dsoo.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2-14 21:04:07
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当中确实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很多企业或者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或者是管理层收购,或者被私人购买,甚至直接倒闭关门,在这样的过程中,退休工人实质上没有得到什么利益(比如一次性的养老金发放)很多退休工人的养老问题就被直接转嫁给了ZF,因为新生的企业不管也可能管不了他们了。同时现阶段中国的养老金可以说是单纯的支出,社会的养老金储备没有能够很好地被用来作为资本创造财富,却需要补贴很多利息。再加上中国依靠ZF领取养老金的人口众多,民众储备意愿又高,所以造成了养老金的入不敷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