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基金与课题申请
6924 7
2012-07-27

曾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是很公平的一个基金,但是,最近几年的改进,不是越改越好,而是越改越差,提一些建议,希望某些领导能够看到,这些建议也是自己在网上看到的和别人交谈之中得知的,就不一一说明出处了。

1. 正如前几日林中祥教授所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不宜再增加额度,其实不仅仅是不应该增加,现在已经偏高了,应该减小支助额度,而提高支助面,这样即使部分基金不会得到所谓的好的结果,但是可以把钱用来支助那些真正需要支助的人。

2. 不要再申请书中写申请者的教育经历,尤其是本科教育,博士生导师之类的,这些东西真的跟一个申请书的内容好坏有多大关系吗?真的需要根据一个人的经历而不是根据他写的申请书来评判他是否应该得到这个支助?看看现在的优博、国内的优秀青年计划等等诸如此类的计划,有多少事普通人能够得到的?所以,希望自然科学基金不要再一次走上这些老路。上述计划出发点是好的,最后都变了味。

3. 不要写申请者以前申请到的项目和完成情况,这些依然与本子的质量无关,唯一的好处就是让那些以前有项目的人有更多的项目,没有项目的还是没有项目。我虽然不赞成所有项目均分,但是我还是希望有一些项目能够大范围的支助那些想搞科研的人。不要害怕说浪费钱,难道这个国家浪费的钱还少吗?

4. 别要求项目的钱必须在某个时间段花完,别要求严格按照预算来花,只要学校和相关财务机构进行严格的财务把关,将所有的钱都以正当的方式用在项目或者科学研究上,这样就够了,否则目前这种一刀切的方式貌似钱都花光了,其实实际上是浪费了。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个口审完时间不一样,审完之后立即公示,不要再让人跑步了,也不要让项目结果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不知道。现在这样的统一公布真的不适合了,就像这么大的中国,难道能全国都统一时间种小麦,统一收小麦?

6. 别再让学校或者其它结构借调到基金委工作了,机构大了再招一些人,把那些不干活的人清走就行了。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有免费干活的人,人都是有所图的,都是自私的,从制度上杜绝这些是最好的,不要妄想人有多高尚,如果人真有那么高尚的话,中国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贪官了。

7. 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多给那些真正想搞科研,而不是想搞钱的人一些机会。

8. 最后一点,希望国家基金委能够秉承公正公开的原则,最大限度的保存中国科研领域唯一让人觉得还有些许希望的基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7-27 00:03:53
呵呵,给它的网站发邮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7 00:22:01
大力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7 03:50:18
国家若交于你这样人来打理,早灭亡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7 11:49:11
按照楼主对自科的建议,最终将是:
1.降低额度。最好让所有人都中。
2.不看教育背景。似乎合理,但教育背景也有一定用,虽然不怎么重背景,但对研究来说,没有专业训练,很难有专业思维,当然少数奇才除外。如果你基金写的很好,是别人写的呢?
3.不看主持参与经历。国基不是低级基金,如果你连厅级、省级、部级什么都没参与过主持过,我怎么知道你能主持国基,只看写出来的那几页纸,不见得你能完成,见到太多代写的。如果任何教育和基金经历都不用,制度经济学也没必要研究了。
4.不控制项目时间。中国人不控制时间,大家都不做事了。
5.各口马上公布结果。似乎可行,但增加工作量,而且最后也还要平衡各口项目数。
6.不借调多招人。那平时不忙的时候多招来的人做什么?
7.多给年轻人机会。省自科、教育部等很多项目年轻人可以先申请,不要一毕业就想都拿到国基。
8.口号。

说的似乎都对,但操作起来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不公平。

现在的经费预算都没有项目成员经费,我认为这是指责研究经费造假乱开发票的根源。那么大个专家团队就为了名,不用任何薪酬和开支?欧美研究项目中大部分都是人员经费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7 18:39:0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