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_zr 发表于 2012-10-9 10:39 
睁眼说瞎话。按此说法,新酒陈酒一个样,酒窖资本在做无用功。
此外,质地完全一样的商品产生不同的价 ...
完全同质的产品价格可以完全不同,这在马克思的价值转化为价格的理论中有论述,为什么不去看呢?你自己又没这能力完成价值转化为价格的理论。
商人总是喜欢到人流多的地方卖东西。因为人流多的地方,按照其它条件不变的计算,一般而言购买的可能性更多。而人流多的地方,人们不是用作为资本的货币来购买商品,而是用作为消费的货币来购买商品。这一点和作为资本的商品销售对人流相对来说不敏感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消费的货币本身是一种劳动的积累,而且不仅仅作为一般工人,其消费用货币是劳动的物化形式,即便是资本家,其用作消费的货币也是表现为劳动的积累或者以物化劳动的面貌出现,否则就不能购买任何消费品。
这从卖方也证明了斯拉法的理论:一切经济循环,其本质是用劳动和劳动交换。这当中只是因为资本表现为存量的,物化的死劳动,从而让人误以为资本是可以作为一种和劳动一样属性来工作,但恰恰是死劳动和活劳动的区别就在于死劳动只能将其已经作为完成了的劳动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
商品要获得更高的出手概率,不是因为土地肥沃或者商品本身用资本有机构成高的方式生产,而是因为其所处的环境不仅有更多的经过补偿的活劳动,而且那些和商品购买没有直接关系的因素有相当多的劳动累积。
商品因为其包装,所以需要更高的售价来补偿其包装费用,因为其所处的店铺装修豪华,所以需要更高的售价来补偿店铺的装修等等不一而足。无论是包装的材料,还是装修的材料,都无一例外地是靠劳动来形成,自然界本身不提供这些包装和装璜材料。
这些增加商品价格的材料,因为属于前提的物化了的劳动,所以其将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的过程中,必须被交易双方都认可,才能实现价值,否则商品就只能按照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来出售。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包装和装修豪华的同等质量商品和同等质量商品,但无如此奢华材料的相比,成交量会如此之少的原因。商品,越是以接近其实际价值,从而是接近其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出售,其脱手越快,成交额越大,而越是以死劳动转移而垫高的价格出售,其周转越慢,越是需要等待价值的实现,换句话说,越是需要等待可能的买方也积累起足够的死劳动的表现形式——货币,才有可能。
回忆一下西方经济学中,需求曲线为什么从价格高的地方向下倾斜?本质原因是劳动价值论。什么需求、供给,谁听得懂啊?14亿中国人坐在家里狂想式的需求,天天烧香需求,国际大宗商品永远没有跌价的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