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xt 发表于 2012-10-13 17:21 
Rousseau:
“说的所谓陈酒口感比新酒好,只是部分人甚至是少数人的感觉,完全不具有严肃科学的客观规律 ...
还来一个小树长成大树……我知道这个例子也不谈这个例子
我就是从关于树的辩论闹到中央后开始进入这个论坛的……
葡萄酒从新酒变为陈酒,酒窖的建造和管护费用是分摊到区区几十瓶而不是成千上万瓶的酒上面,留存超过半个世纪的酒单位最多只能是以百计。你就可以知道这当中需要耗费怎样的管护费用了。
越来越可笑的是,假如酒窖的分摊成本是很低的,那么建一个酒窖,才放置最多几百瓶的酒都是非常浪费的。如此长时间的存放,而世事无常,要把酒窖的状态维持在新酒刚刚放置进去的状态,我们按照哪怕是最低限度的劳动看管费用都是很可观的。
一个门卫,工资是很便宜的,连续工作50年,你不妨计算一下其从16岁开始到66岁退休,薪资会是多少。我们别的额外费用先不要算了。年通涨率算3%左右吧,咱们一切都少算些。
即便我们扣除全部的酒窖建设费用和管护费用,即便从生产过程来看,整个生产过程也是前面对新酒劳动过程的延续。举例来说,一个漆匠刷漆或者一个工程队筑路,漆面和路面的直接施工可能已经完成,但产品或者劳动对象到可用状态则需要12~36小时不等。没有人会因为需要额外等待漆面和路面的切实可用而追加漆匠或者筑路工酬劳,但都是宁愿等待漆面或者路面切实可用。土地的休耕也是一例,地主不会因为肥力恢复需要等待时间而在恢复肥力期间免收地租。等待的时间即便期间不计算入任何劳动追加,比如:施肥或者前面的养护路面工作,都可以而且只能是看作劳动过程在生产过程上的延续。
类似的事例很多,只不过生产过程不如葡萄酒陈化这样长,但效果却比葡萄酒明显得多,比如养猪。投放饲料的过程是劳动过程,但猪吃了饲料以后长肉则是需要时间的,即便目前采用化学激素,养猪的周期也在4个月左右,但其中投放饲料的时间再怎么累加也不会超过一周。计算劳动时间不能只计算投放饲料的时间累计,而是需要计算猪从猪仔到长成时候的时间。越是劳动需要间隔性地持续,那么劳动过程越是表现为和生产过程实际上为同一个过程,葡萄酒的陈化只是人为地刻意将生产过程放大后令生产过程表现得独立于劳动过程之外。但越是这种人为分离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做法,越是不具备创造价值的因素。
至于少数的价格很高,“妓院经济学”或者“腐败经济学”是很对某些人胃口的,并且这些人也擅长这方面的研究。
穆勒的结论是稀缺性构成价格要素但不具备普遍意义。但我认为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的一个衍生。漆匠可以说自己完工了,新酒也是可以立即饮用的。除非施加了劳动,否则,物品不存在自动增加价值的可能。人参的种植也是很好的例子。人参自古有之,其价值之所以高只是因为其稀缺,这个稀缺性导致了斯密那里的价值悖论,但用劳动价值论就很容易解释:因为找到合用的人参所需耗费的劳动巨大,所以其价值甚高。单纯有稀缺性来解释,那么解释人参还可以,解释绝大多数东西都会陷入一个困境:既然稀缺是价值的源泉,那么这个世界上一切的经济活动所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通过暴力把一切合用的和可能有用的任何物品都垄断起来。那么我们讨论的不是经济学而是战争学。
庸俗经济学的价格供求决定论的必要前提是:需求必须是无条件的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即暗示了劳动价值论。因为即便在庸俗经济学那里,市场的购买力如果都趋向于是继承权或者政治权力的来源,那么价格的供求理论一天也站不住脚。市场经济从其萌芽的第一天起就把凭借权力获得购买力视为自己的敌人,当金钱的腐蚀不能令其垮塌时,资产阶级就用革命摧毁它。供求决定的思想在古希腊的哲学家研究经济问题时就已有之,其只是在劳动价值论确立了之后才成为研究市场变化的一个方法,因为价格供求决定的方法没有劳动价值论,它就不能说明是什么决定了人类经济生活的发展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