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883 1
2012-07-31
  中国电视节目本不乏观众收视群体的基础,在互联网放大了音乐选秀节目的影响力后,网络营销色彩浓郁《中国好声音》还是吸引了泛电视收视人群的目光。是音乐自身的感动还是平民自我救赎精神的释放,在中国音乐表演市场资源完全被唱片公司和电视台垄断,“好声音”的潜力被挖出来的可能性并非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和“中国达人秀”节目类似,一档完全模仿“美国好声音”、“英国好声音”等,从国外引进到国内的电视节目本无太多悬念,但《中国好声音》还是异军突起地火了。节目架构上,吸引人的一是设置了“盲选”,即评委靠声音选人,不靠样貌包装作为评判标准;二是评委主导节目,主持人基本不出现在节目过程中,比赛的节奏由评委掌控;其三,当选手表现突出时,选择的权利亦会反转。
  应当承认,以现有播出的两期节目内容看,大多数选手的实力可以担当起“好声音”的名头,节目构思固然来自国外,但声音却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声音,最重要的是,歌者表达情感是百分百的中国情感,能够被观众认可的不仅是声音本身,而是歌者通过声音散发出来的情感,感染了听众以及评委。
  《中国好声音》的选手选拔环节并没有通过节目表现出来,只要对流行音乐稍有观察的人士不难发现,这些声音资源、优秀音乐资源基本来自于其他卫视的选秀节目,以及互联网视频网站的选秀节目。能够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亮相的选手已经是选秀金字塔上的顶尖人物了。
  歌者不变,变的是电视节目的包装和节目架构所形成的气场。在《中国好声音》出现的几个人都曾经有过选秀的经历,却都因为节目设置不合符音乐的直接表达,完全消解了歌者的音乐表达力,观众也看不到音乐自身的魅力,好声音也变成了庸俗的插科打诨,比如“我是传奇”的主持人郭德纲,完全没有对音乐本身的尊重。
  中国电视目前仍然是第一大影响力的媒介,各大卫视选秀节目没有能力脱离主流文化中最低俗的水准,《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是因为节目以声音、音乐作为“展示底线”面对大众,潜意识里提醒观众,草根梦想的实现其实很简单,只要有一副好嗓子,好的歌声就能够成名立万,就可以梦想成真。事实上,《中国好声音》在节目里做到了,好的声音被评委认可,成为评委音乐创作团队的成员,但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人关心的,因为人们只欣赏的是一场秀。
  能够进入《中国好声音》秀场里的人其实不多,每一个成功的人也都有严格的声乐训练,并非是现实层面的有在KTV里当麦霸的能力就能够成为节目里的成功者,《中国好声音》在“盲选”设置上意味着中国大众音乐资源的枯竭。在忽略外形与表演成分、牺牲流行音乐市场的情况下,声音的特质被放大后,一些草根歌者可能没有机会进入到秀场里,很多人的声音资源优势不太明显,多是依靠其他辅助符号张扬个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旭日阳刚”和“西单女孩”。歌曲选秀节目的后续市场环节上,中国为草根歌手提供的生存空间也极其有限,说不好是帮助了参加选秀的歌手实现梦想,还是最终打碎了他们美好的梦境。
  两期过后,最令人担心的是《中国好声音》选手资源的匮乏,网络上,能够有极高音乐素养的表演者资源已经挖掘殆尽,各大卫视选秀节目的草根歌手也基本亮相完毕,看似以十几亿人为基数的中国大众音乐资源能够出现在《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屈指可数,一场电视节目歌唱选秀大战过后,胜利者寥寥无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8-7 10:31:40
写的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