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 中
王盛 菏泽学院经济系 274015
2012年7月 《财会通讯》
二、现阶段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及问题
会计信息化概念在我国于1999年提出后,由于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不清晰、高校重视程度不够、经济条件限制和专业师资不足等原因,其教学进展并不顺利。总体来看,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目前普遍进展迟缓,在部分高校中甚至一直停留在会计电算化教学阶段,这显然难以适应当前我国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如果这一现状不能及时改变,我国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将难以实现,对全面推进的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也必将是一个重大阻碍。目前,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落后
美国著名信息系统管理学家托马斯·达文波特教授指出,过去的四十年应该更确切地描述为“数据时代”,而不是信息时代。[2]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时代才刚刚开始。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全球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8年,中国XBRL地区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XBRL为代表的会计信息化第二次浪潮。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之迅猛,丝毫不逊于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会计电算化为代表的会计信息化第一次浪潮。信息时代的大门正在向我们敞开,我国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及机遇。然而当下许多高校对XBRL、SAAS、云计算、全程电子商务等会计信息化新进展和信息时代 “时不我待” 的特征缺乏足够认识和深刻把握,认为开设一两门会计信息化课程就能满足会计信息化教学需要。在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则具体表现为脱离管理信息化长远目标,仅就目前需要讲授一两门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化课程,既不能从深层次角度来认识企业信息化需求,也不能引领学生从管理信息系统产生及发展历程对会计信息化新进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认识。目前,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的落后教学理念严重限制了会计信息化教学进展,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继续忽视会计信息化新进展而贻误追赶时机,必将被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快速抛弃,初级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新培养目标将难以实现。
(二)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实验设施、教材及参考书籍相对陈旧
总体来看,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实验设施建设普遍处于停滞不前状态。部分高校由于未能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教学的冲击,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较少,没有根据会计信息化新进展继续购置新型实验教学设施。另有部分高校虽对会计信息化新进展有所认识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而投入不足。部分高校自身教学硬件设备并不落后,但未能与管理软件厂商进行合作交流,会计信息化教学很难获得并讲授管理软件最新版本。此外,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所选用的教材更新缓慢,部分高校主要选用的是会计电算化或计算机会计方面的教科书,难以反映当前会计信息化教学要求。图书馆中大部分会计信息化教学配套书籍资料是上世纪末关于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和实验书籍,介绍会计信息化新进展的书籍所占比重较小,难以保证传播会计信息化新理念及知识的需要。总体来看,相对于当前会计信息化领域的迅猛发展,相当一部分高校专科层次会计手工及电算化实验室已不能适应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选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用书等已普遍陈旧落后,这严重影响了现阶段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理论及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不合理
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应当是一个系统工程。然而由于诸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新进展不甚明了,其课程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会计信息化实践应用需要,而且对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各课程之间逻辑关系把握不清,对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毕业生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与经济社会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1.课程设置定位不符合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许多高校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层次较低,部分高校甚至不开会计信息化而只开会计电算化课程,SAAS、ERP管理软件、XBRL等跟进会计信息化学科前沿的教学内容更难引入课堂。2.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开设不足。会计信息化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比例失调,强调传统会计理论教学的课程越来越多,然而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综合素质的通用基础课不够,比如部分高校绕过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课程直接开设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导致会计信息化教学成为“无源之水”。3.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割裂”现象严重。会计信息化基础与专业课程没有根据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新目标设置,造成了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依据计算机技术教学体系开设,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依据会计理论教学体系开设,两类课程各自为政的后果,割裂了原本一体的会计信息化知识体系,使得会计信息化教学难以收到良好效果。4.会计信息化实验和实践课程所占总课时比重较低。按照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新目标的要求,会计信息化实验及实践课程本应在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而实际上由于诸多高校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实验室条件落后、工学结合较少、实习基地缺乏以及教学师资不足等原因,已成了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短板”。
(四)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复合型师资及教学团队缺乏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使得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科财会类专业作为热门专业招收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从事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师资力量相对匮乏,而高校在短期内难以获得充足会计信息化师资力量。同时,会计信息化作为一门边缘学科的特点,要求任课教师能够掌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经济和管理理论、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等多学科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指导学生在整体上认知企业管理信息化后开展会计信息化专业学习。而从事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是“半路出家”,要么在会计理论方面要么在计算机能力方面有欠缺,或者会计信息化理论水平不高或者实验实践能力不足,对会计信息化全面发展往往缺乏足够认识和把握,实际上难以胜任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要求。此外,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主要是在会计既有教学基础上开展,而相当多的会计专业教师对会计信息化新进展缺乏认识或足够重视,不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对当前传统会计教学的新挑战,对于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教学的冲击普遍缺乏认识。同时,由于会计信息化是新兴学科,目前高校专科层次教学中普遍缺乏教授级学术带头人,使得会计信息化始终不能在会计教学中获得重要地位。高校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难融入传统会计教学的“割裂”状态使得对现有会计师资力量整合困难,难以发挥现有会计教学团队的整体优势,难以形成新型会计信息化教学团队并带动会计信息化教学进步。
(五)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落后
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理论进步在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对会计审计和相关人员信息化知识与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既有教学方法也显得相对落后。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应当侧重对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不断的实训和实践中提高学生应用会计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必须以实践为主,强调教学互动。目前,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一般是沿袭传统讲授教学模式,学生一味依赖教材和教师,只要能够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即可,缺乏对SAAS在线会计等先进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其会计信息化能力发展受到了极大妨碍。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内容一般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实验项目内容就万事大吉,学生自身缺乏足够思考,会计信息化教学自然也失去了应有效果。在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实践性教学方面,由于高校与企业、会计及审计师事务所等业界联系松散,缺乏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不能为学生开拓广泛的参与会计信息化社会实践的渠道,从而不能使会计信息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
体验新版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