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1678 3
2012-08-04
看了江南愤青的那篇《浙江怎么了?——金融过于发达是根本原因!》,感觉牛逼的不行,有点五体投地的感觉,但崇拜归崇拜,还是有很多话想说,因为小硕就是学这个的缘故,也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吧,对不对且不去说,就当切磋交流一下。
那两篇文章我几乎是一字一字认认真真拜读过来的,因为自己才刚从事金融业,资历没有作者丰富,业务上没有作者那么精,而且跟企业接触得也还不是很多,所以对金融的见解还只是相当粗浅的。但是,读完后还是感觉作者的说法还是有些偏颇吧。
通篇读下来,如果把作者整篇文字的核心思想提炼一下,作者其实想表述的思想是金融的发达导致浙江产业的空心化。
首先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于金融太发达,如果按照作者的意思,钱太多,贷款太容易就能称为金融太发达的话,那么把金融发达这个词理解得过于简单。不过后来作者在第二篇里也解释道,他所指的金融发达是指数量上的,指货币泛滥,金融机构数量太多。对于后来他的解释,我还是蛮认可的,不过我认为,浙江的金融远远没有达到发达的程度,浙江的金融还是处于非常原始和低层次的状态,非常的不规范、无序和缺少规则的约束,因此风险极大……而且浙江这几年贷款容易其实源于中国这几年的货币滥发,2011年货币存量一下子到达了90万亿,比前几年一下增加了几十万亿,这么多的钱一下子放出来,就如洪水一样,所到之处商品价格暴涨,也就造成了后来的急剧的通货膨胀。在急剧的通货膨胀压力下,货币不断贬值,财富不断缩水,那么稍微有理智的人当然不会坐着等死了,所以不断地寻找保值增值的办法,但是在中国投资渠道少得可怜,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投机了……
但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是,那么为什么那么多钱没有投资到实业,为什么没有投资到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去?假如实体经济没有那么难做,利润也还可观的话,那么谁还愿意冒着巨大风险去投机呢?
其实蛮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浙江的经济发展史,改革开放前,浙江虽说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农业较为发达的省,至于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的开放,浙江的民营经济就快速发展起来的。关于浙江崛起的故事应该被说了无数遍,在这里也没有必要重复,我只是想说的是因为浙江的工业基础是很差的,几乎没有国有投资,所以浙江的产业都是从最简单最原始的东西做起,正因为这样,所以导致浙江的产业结构呈现低小散的特点……其实浙江经济发展在90年代末已经遇到瓶颈了,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一下子把浙江乃至中国产业的问题都暴露出来,其实这本应该是一个转型的好机会,但是后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范围一下子扩大到全世界,浙江那些简单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又有了销路,于是转型停止了。因为,按原来的套路做可以轻松的赚到钱,还有什么必要去转型?转型是有风险的,万一转型不成功企业就会死掉。最好例子就是光伏产业,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政府天天喊转型,鼓动企业家盲目转型,至于怎么转型,往什么方向转根本还不清楚。于是许多企业家被忽悠地一哄而上去做光伏产业,结果马上产能过剩,这两年光伏产业一下进入寒冬,死了一大批企业,很多企业当年如果不转型可能活得好好的,结果一转型就死掉了。所以,转型有风险,改行需谨慎,盲目跟风是会出问题的。所以很少有人在日子过得很舒服的时候愿意去冒很大风险,毕竟大家都是要过日子的……所以,大部分人是不可能做到居安思危的,能穷则思变已经很好了……所以说,过去十年,浙江的发展基本上是靠加入世贸组织,但是加入世贸组织使得本来已经病重的浙江经济拖了一段时间,但是,入世对浙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来说是治标不治本的,浙江也非常可惜在这个黄金十年里没有把自己的制造业往更深层次推进,这种根本性的问题并不会随之时间的后延而消逝。其实,08年金融危机之前浙江的经济发展中的很多问题以及开始暴露了,比如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缺电、国际市场日益饱和等等……只不过次贷危机一来把问题彻底暴露了而已。其实浙江现在很多行业的利润已经薄如刀片了,而且各种成本还在不断上升,经营压力还在日益增大,可以说,现在的情况正在把浙江的实体经济一点一点往死胡同逼,如果不改变,真的只有死路一条……
但是,要改变,要转型,往哪里转?简单的而又高利润的,早就被国有企业所垄断,比如石油被两桶油垄断,煤炭几乎被收归国有,通信行业被电信、移动、联通等垄断,电力被国家电网垄断,铁路被铁道部垄断,烟草是国家专卖的……所以几乎你能想到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利润又超高的都几乎都被国家垄断,而且这些国有企业早就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根本不可能让你进去。而且即使很多披着民营企业的外衣但背后也是相当有背景的,比如广东的华为有深厚的军方背景,中兴跟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联想原先是中科院的,海尔早期就是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凭借早期的政治资源,迅速崛起,形成一定的垄断优势……记得上几天看一篇关于为什么中国的汽油质量这么差的文章,为什么中国的97#汽油的质量跟人家美国的87#汽油差不多,因为汽油的标准就是中石油定的呀,自己定标准自己说了算。还有铁道部,那简直就是个独立王国,什么公检法都具备,这还是企业吗?记得民营企业修的第一条铁路到后来大亏,什么原因?最核心的经营权控制在铁道部手里,根本不会给你的!你修好铁路竟然没有经营权,这搞什么呀,那么多的投资没有回报这铁路还修个毛!现在好不容易国务院说要给民营资本开放点垄断行业弄出个民营投资36条,但是那些细则仔细研究一下你会发现实质的性的东西根本不多,很多细则还是太空太泛,操作起来还有很多困难。其实,要进入这些垄断行业有各种隐性壁垒在,就好像宪法里规定中国人有言论自由,但是你真的到网上或者公共场所乱说话,马上把你和谐掉;宪法里规定中国人有结社自由,但你真的结社了还不马上把你抓进大牢里去。所以,中国说一套做一套的事情多了,民营企业要进国有垄断行业,到处都是玻璃门,弹簧门,到处碰壁……
既然国有垄断行业难以进入,那怎么办?做产业链升级,向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发展,向设计,品牌发展。但是这些说说容易做做难。人家的品牌是靠几十年几百年的功夫磨练出来的,你说今天做出品牌就做出品牌啊……还有,其实转型升级关键靠什么?创新!创新靠什么?人才!人才培养靠什么?教育……再回头看看我们的教育,不用我说大家也一清二楚,这样的教育体制根本不可能培养出什么创新人才的。当然,其实创新需要靠机制的,不光是教育机制,还有风险分散机制。搞发明是要钱的,而且是大笔大笔的钱,而一般搞发明的人往往都是很穷的,就算是企业,搞个技术创新也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在中国,这种类似美国的天使基金或者风险投资是很少或者很不健全的,所以往往想搞发明的人没钱,有钱的人搞不出发明,或者即使拥有很多专利但是没有资金把这些技术专利市场化,最后只能烂在实验室里。记得当年看《社交网络》的时候,让我印象最深刻不是扎克伯格怎么怎么把自己的社交网络一部部做大,而美国那种风险投资机制的发达,只要有好的项目,就会有源源不断风险投资找上门来,不断地给你提供弹药,于是社交网络就这样神奇地在一夜之间迅速崛起……还有,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也是很重要的,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虽然有进步还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很多国产单机游戏做不下去,就因为盗版太多太多,模仿的成本远远低于创新的成本,这样一来又有谁会去创新?
说完浙江实体经济的问题,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房地产,一个造就了中国过去黄金十年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给中国经济埋下一颗核弹的产业。中国的房地产业开始于1998年的住房改革,很多人认为朱镕基的住房改革方向是错误的,是朱镕基的住房改革造就了现今中国的那么多问题。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整个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中国的房地产业不应该也绝不会回到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一个国家的住房问题都完全可以有政府来包办,即使强大者如美国,而且,如果回到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利益分配的不公平要远甚于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之所以会发展到现在,更关键的问题是配套制度没有做好,比如保障房、廉租房,比如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比如房产税等等制度的设计,如果能在一开始或者再早个5年的话,问题也就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大。在这里,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理,家宝同志还是需要负一定的责任。如果5年前或者更早些他能像现在这样强硬的话,局面会更好一些。
好吧,扯远了,还是继续谈谈房地产业对浙江经济的影响吧。其实,除了入世外,过去十年对中国经济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房地产了。房地产业打个喷嚏,中国经济就感冒一点都不夸张。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政府、银行、房产商、投资投机客的共同努力的。首先,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无数的专家学者已经把这个问题分析得很清楚了,在当前的分税制下,地方政府所面临的财政压力是在不断上升的,而税收的增长又远远跟不上地方政府支持的增加,于是地方政府不得不寻求额外的收入,而房地产业渐渐进入地方政府的视野,在房价上涨——土地收益增加——土地价格上涨——房价上涨这样一个不断循环中,地方政府可以不断地获得巨大的非税收入支持其财政开支的大幅上涨,并在这样的不断循环中把这个游戏玩得日益炉火纯青。房地产业一旦与地方政府结合就相当于拿到了政府的免死金牌,因为一旦房地产挂了,地方政府也挂了。有了地方政府的支持,房地产业也就成了战略产业、支柱产业……投资这样的产业是稳赚不赔的买卖,银行当然也愿意在这样的盛宴中分一杯羹了,其大量的贷款也就成了房价的助推器。当这样的游戏开始被更多的人明白时,更多地人开始加入这样的游戏。
房地产业其实是一个技术含量不高,门槛较低但利润超高的行业,这个事实其实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对于已经完成财富原始积累,但实体经济逐渐步入困境,大量财富在通货膨胀下集聚缩水时,估计没有一个人会坐的住的。所以,浙江的资本就像好像洪水一样找到出口一样源源不断地往房地产业流入。所以,我觉得浙江的困境不是金融太发达的原因,也不是房地产太发达的原因,尽管房地产的发展开始渐渐掏空浙江的实体经济,对浙江实体经济的衰败起到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如此之多的资本必然造成房地产业的泡沫,并且越变越大。当房地产业渐渐脱离其本来的价值,玩到最后就变成了一个击鼓传花游戏,如果这个游戏不会结束,那是最好不过了,大家可以永远玩下去,而且没有人会是输家。可惜,这样的游戏迟早一天总会破灭的,而且越到后来泡沫越大,崩盘起来所产生的冲击也越大,其实政府是很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才会后来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慢慢地去拆除这个炸弹的引信,慢慢地去取出这个炸药,慢慢地让它无害化……但是,调控毕竟是痛苦的,就像一个长期吸毒的人让他一下子戒毒一样。房地产调控让这个延续十年的击鼓传花游戏结束了,很不幸的是很多人成了击鼓传花游戏的最后一个人,于是各种危机开始出现,加剧了浙江经济的困境,房地产业的调控也同时关上了浙江资本投资的最后一道门……
浙江的未来在哪里?其实浙江的困境就是中国的困境,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现有体制对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约束。其实产业的转型升级说说容易要做到是很难很难的,如果现有体制、制度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转型升级倒头来就是一句空话。但是现在的体制改革原比80年代的要困难很多,80年代的很多改革是增量改革,是帕累托改进,就是说改革了大家都不会受损。但是,改革改到现在,才真正触碰到一些核心的东西,才真正进入到了深水区。其实就是改革必须牺牲掉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换取整体更大的利益,但是毕竟涉及到部分利益,谁愿意自己的利益轻易受损呢?所以改革会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博弈,肯定会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阻碍甚至反抗……所以,现在的改革所遇到的困难会比以前大的多。
但是,如果你不改革,到最后也只有死路一条。而改革往往是倒逼的,没有到背水一战的绝境,不可能激发深埋深处的潜力……至于浙江能不能在这样的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真的不好说,但我还相信浙江人的智慧,相信我们会有一个拨云见日的未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8-10 11:57:20
现有体制、制度到底应该怎样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0 13:09:38
原极 发表于 2012-8-10 11:57
现有体制、制度到底应该怎样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呢?
因为本身能力有限,资历也很浅,所以我不可能勾勒出整个顶层设计,也不可能给你详细的改革路线图,如果能做到这些我直接去党中央了,所以我只能谈谈自己一些零零碎碎的想法吧。我觉得要直接去触动现有的最上层、最坚固的部分是很难的,改革肯定还是需要从比较基层的和相对容易的地方入手。改革很多时候是倒逼的,比如最近的金融方面的改革,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前段时间出现的各种区域金融事件,这些事情表明当前的金融制度已经是不稳定的,如果不改革,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是迟早的事,这就倒逼上面去改革,去突破现有的那些框架,比如温州的金融改革试点和深圳的金融改革试点,都是为了在金融方面有所突破。还有新民间资本投资36条,这其实也是一种突破,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还是依赖投资的,因为消费不可能在一下子上涨上去,因为消费跟现有的国民收入,跟我们的分配制度跟我们的保障制度还有国民的消费观念等等有关的,这些东西不可能马上改变。但是投资的靠国有企业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国有企业天生的效率低下,不然的话我们就不需要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型了,靠民间投资的话,那肯定需要开放一些领域,因为目前已有的民间投资领域民间投资基本已经饱和了。虽然说这次的细则很多也很空泛和缺乏可操作性,但相比于以前还是一种进步。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领域可以慢慢地突破……其实说到底改革还是逼出来的,很多领域你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了,只是改革才能存在一丝希望。改革其实也是一种博弈过程,也是需要看双方的力量博弈的,力量的此消彼长就决定了改革的方向……而且改革和改革之间也是相互倒逼的,而且相互影响,例如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如果下面的基层的改革走到前面了肯定也会倒逼上面的体制改革……
因为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了,也没有整理过,因为你的问题如果深究下去很宏观很复杂的,不可能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0 15:55:00
鹦鹉 发表于 2012-8-10 13:09
因为本身能力有限,资历也很浅,所以我不可能勾勒出整个顶层设计,也不可能给你详细的改革路线图,如果能 ...
受益匪浅,确实都是倒逼出来的,就像当初改革开放初期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样。只要中央敢于释放一个口子,哪怕是事实上的默许,地方都足以释放出改革的热情。我们国家这种体制,决定了很多时候都是局部的被逼无奈的改革成功后,推广至全国进而带动整个国家的变革。我觉得在改革的过程中,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和权力分配至关重要。此外,我觉得不仅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要依赖投资,即便是将来也还是要靠投资,因为我觉得欧美这些国家的消费经济已经给与了我们太多的警示,况且我们又是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过度消费肯定承担不起······
再次感谢版主的回复,期待中国更好的未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