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753 0
2012-08-06
 陷入困境的欧洲南部外围国家对于退出或被逐出欧元区的潜在前景感到忧心忡忡,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国家认为自己或将因此永久失去作为欧元区一员的全部福利。将欧元区打造为一个开放式货币联盟或有助于打消这种担忧情绪。

  开放式货币联盟的核心构想是给予退出国欧元区非正式成员国资格,允许这些国家短期内使用本国货币,同时赋予其在一段时间之后重返欧元区的选择权。非正式成员国将免受继续留在欧元区内进行实际贬值的痛苦。实际贬值只能通过下调物价、工资等手段实现,而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萎缩以及大规模失业。除此之外,非正式成员国还有望获得来自欧元区其他国家的援助。通过快速调整本国货币汇率,非正式成员国可以恢复经济竞争力;一旦该国圆满完成了所有改革承诺,还能再次成为欧元区的正式成员。

  欧洲汇率机制II(European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II,简称ERM II)这一长效安排可为上述开放式货币联盟打下基础。ERM II是为尚未引入欧元的欧盟国家构想的,现阶段其成员包括丹麦、拉脱维亚、立陶宛。2000年以来引入欧元的国家都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在加入ERM II之后的两年内汇率保持稳定,即保持本国货币兑欧元汇率较预设中间值的波动幅度不超过±15%。经过一段衔接期后,该机制也可以拓展至接纳退出欧元区的国家。

  任何脱离欧元区并采用本国货币的国家将立刻面临巨大的汇率贬值压力。不过一旦该国货币兑欧元汇率稳定下来,就可以考虑设定一个现实的汇率中间值加入ERM II,同时放宽汇率波动幅度限制。ERM II因此将成为未来计划重返欧元区国家的“集训营”。随着相关国家的汇率贬值以及经济结构改革措施使其竞争力逐步提升,其汇率波动幅度上限可逐渐收窄。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以及欧元区各成员国央行施加的干预仍将在可控范围之内(在对ERM II机制内部,欧洲央行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施加干预的责任),因为剩余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一致性上升。

  历史案例表明,上述情境是可能出现的。1969年10月,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领导的西德ZF在短短几天之内取消了德国马克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安排,马克兑美元汇率经历了较短时间的自由浮动,之后被重新固定在较脱钩前低9%的水平上(马克升值)。英国则为如何不施行ERM II机制提供了说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英国存在巨额经常账户赤字,但在加入欧洲汇率机制(ERM)时该国将英镑的中心汇率定得过高。在经历了一波短暂而强烈的投机冲击后,英镑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阿根廷则于2002年被迫放弃了本国货币按1:1比率盯住美元的汇率安排,此后外汇市场上比索汇率剧烈波动。在约18个月的时间里,比索兑美元汇率经历了大幅度的震荡和贬值,最终在1美元兑换3比索的水平附近重新找到平衡。最晚到2004年,阿根廷已有条件重新建立比索在一定波动区间内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安排。

  相对于保持欧元区现状或者放任成员国无序退出欧元区来说,开放式货币联盟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它能为相关国家提供现实的、进而具备可信度的重返欧元区前景。将退出国重新采用的本国货币与欧元挂钩有助于提高共同市场的运行效率。这些国家不会被逐出欧元区,几年内他们的正式成员国资格将暂时处于休眠状态而已。





作者: 德国Ifo经济研究所主席 汉斯·韦尔纳·辛恩、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大学教授弗里德里希·塞尔  来源: 英国《金融时报》2012年08月06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