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01 0
2012-08-10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我国养老金缺口截至2010年底达1.7万亿元,2011年的养老金缺口比这个数据还要大。而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中银研究团队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复旦大学为主的研究团体撰写的最新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发布。报告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相关调查者说明中国银行本次研究结果和政策建议,是利用推测法和估算法,基于国家统计局往年已发表的数据作为存量基础,加上每年的流量变化,逐年累计而成。以此方法测算,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往后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设GDP年增长率为6%,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8.7%。

同时,官方的审计结果是,2011年18项社会保障资金收入2.84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3.13倍;支出2.11万亿元,增长3倍;年末累计结余3.11万亿元,增长4.35倍。审计表明,各项社会保障资金总体安全,基金运行平稳。

从前两个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中国银行说养老金缺口大的没谱,而郑秉文说没有那么大。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的结论都是养老金的缺口非常大。而且据保监会发布的信息看来,近十年来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已经超过一万亿。这些都支持一点就是我国的养老金缺口的确很大,交养老保险未来养老的保障不强,甚至是肯定会出问题的。人社部近来建议要延迟退休以缓解养老金发放困境,可以作为一种旁证。

至于第三个审计结果,貌似是对上述两种研究结果的否定,在媒体上也成了否定养老金缺口的证据,不过别急,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下,这个3万亿的真实意义。

社保资金结余3万亿,代表什么呢?审计报告所说的结余三万亿结余指的是当期的结余,也就是说现如今的情况,在收支相抵的情况下。而前两种计算方式则不同,它们是通过个人账户亏空的数额和老龄化加剧使得未来国家支付需要负担的债务,这两个方面来计算的。审计结果说的结余并不代表没有问题,只是说暂时还能发得出养老金。但是未来的情况呢,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会越来越大。比如我国去年的老年人口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数 / 15-64岁人口数 ) * 100%)已经上升到了122.23%

从这里我们基本可以肯定,虽然因统计口径不同,养老金的缺口数据也不同,处于混沌的状态。但很清楚的事实是,随着我国逐渐走向老龄化,养老金的支出压力与日俱增。从连续10年来养老金支出的数据也可以看出,2002年,我国养老金支出为2843亿,2003年为3122亿元,增长9.81%。此后的2004年到2008年,养老金支出直线上升,年增长分别为12.17%、15.36%、21.21%、21.81%和23.89%而且人社部要求从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幅度为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再加之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汹涌来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字显示,截至2011年末,中国大陆有1.23亿65岁及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20年内,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从目前1.15亿人增加到2.4亿人,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养老金的及时支付,到2050年,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三成,劳动力人口与老年人口比将由2000年的10∶1下降到2.8∶1,老龄化的速度超出想象。这也意味着,当老龄化高峰真正袭来,养老基金的巨大缺口将令ZF财政难堪重负。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余功斌曾表示,包括养老制度在内,中国的社保制度可能将面临重构,只是不知道,从时间上来看,还来不来得及。

养老金为什么会出问题?

首先是因为养老金管理的现收现付制度。现在的中年人和年轻人所缴纳的养老金,其实相当一部分是支付给了已经退休的老人。如果能一直现收现付下去,养老金也不会出问题。不过国内现在还存在人口结构变化的问题。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年人将会越来越多——这是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后果。因此未来现收现付制度很可能也无法推行下去。这就是推迟退休年龄的根本来源。这一点在社会引起的反弹特别强烈,尤其是在退休金制度双轨制的情况下(我国的一大特色就是双轨制)。

其次,养老金目前所面临的危机,还由ZF对养老金的管理方式和国内的情况所决定。我们知道,国内的特殊国情之一是ZF特别大,而且消耗大量的财富。因此一个结果就是经常需要超发货币,造成货币贬值。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大学毕业生每月拿到四五百元的工资已经是非常高了,而现在有三千元工资能不能生存下来都是个问题。二十年间,货币贬值了六倍以上。

在这个前提之下,ZF机构对于养老金的管理却使用最原始的方式,大量养老金都存在银行里,甚至据说还没争取过高利息的存款方式(真不知道他们都怎么办事的)。数据显示,按收入细分,基本养老金的收入中仅有2.04%来自于利息收入,而有82.8%依靠养老金的征缴。这种实质上的现收现付而非自我维持的基金模式非常危险,若养老金征缴不再能覆盖支付,整个系统便将崩溃。

在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方面,业绩赶不上通胀则是最大的问题。当前补充养老金在固定收益、短期及权益类资产上的配置比例分别为51%、38%及11%,2010年加权平均回报率仅为3.41%,未能跑赢当年5.4%的通胀水平。这种令人失望的业绩将使得参保人失去信心,可能进一步导致补充养老金规模的收缩。

即使是回报率较好的全国社保基金,也有其固有的问题。数据显示,全国社保基金2001年至2010年平均回报率为9.17%,但其回报高度依赖于权益类投资,约占其资产的1/3,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此种结构具有很高的潜在风险,并可能导致基金的高波动性。作为国家缓冲机制,稳定性是首要目标,资产配置应更倾向于追求适中且稳健的回报,社保基金的做法并不那么可靠。

最后,我国的养老金储备太少,经合组织34成员国养老金储备平均在1.7万美元一个人,二支柱、三支柱占80%,第一支柱占20%。美国到去年底是20万亿左右,但是第一支柱只有2万亿美金,占10%。二支柱63%,三支柱占27%,后面两个支柱占了90%。我们国家正好是倒过来的,我们一共是36000亿左右,这样就是前面一支柱是90%,二支柱是10。这是储蓄性的,不是投资性的养老。所以说第三支柱属于三无状态,可以见得我们国家养老金储备过低。过低是可以肯定的。一般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都在五六万美金,我们现在400美金都不到。跟周边比较都低,包括印度,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我们也属于最低的。(第一支柱是国家立法强制性规定的,我国目前有统筹和账户这2个缴费型的层次,但有些国家是三个层次构成;第二支柱是企业提供的自愿型养老计划,我国就是企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购买的商业保险之类。)

从第一支柱的情况来看,我国现在缴费的比例非常高,企业基本养老缴费平均28%,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企业加上其他社会保障资金的话,可能达到60%,企业的负担非常严重,所以第一支柱提高养老金储备的可能不大。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情况一般很难实现转移,即这部分资金很难付给以前没有加入这部分养老准备的人。所以加大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养老金储备,在中期并没有多大的缓解作用,只能是对以前养老金储备过低的一种修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