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81 1
2012-08-15
贷款及中间业务第一篇:中间业务帐外经营。帐外经营对银行业来说当属杀无赦斩立决之罪,因此如果不是被逼无奈或是博险政绩,且能得到操夺生杀之权大员的暗使和首肯,那是万万不敢去做的。
  中间业务帐外经营的起因很简单,在博险政绩的迫切要求下预收了申贷企业的巨额中间业务服务费用,然贷款没有能够按如意算盘通过审批,而前几年的会计制度一直又不允许中间业务收入冲帐退回,万般无奈绞尽脑汁之下铤而走险,套取后来自投罗网的申贷企业去还前面未能贷款企业的服务费用。

隐蔽性确实强,真的无法查实吗?银行决不会做亏本生意,指标压力如此大,黄世仁会发善心少收任何一家贷款单位的钱吗?本大少来上一招即可顺藤摸瓜:同一支行下,查询一下已贷款而未(或少)收取中间业务收入的企业(甲)和已收取中间业务收入的未贷款企业(乙)之间资金交易便可,再查实甲乙资金的还帐交易额与乙企业中间业务实收额之和一定与乙企业的按审批书测算的综合收益几乎没有偏离;或者分析同一实际控制人下的不同贷款客户主体之间的资金交易与贷款审批综合收益之间的印证关系便可明辨。

资产业务第二篇:内外勾结,借壳贷款。狸猫换太子为争一正宫之位,借壳放贷款又是为何呢?
  借壳上市是公开的,而借壳贷款则是隐蔽的。哪怕是货币政策宽松时代,贷款难是非垄断企业经营中永恒的话题。获得银行贷款至少有几个前提条件:合格的贷款主体、合理的借贷原因和规模、充分的保证方式。大型银行内部在理论上实施了比较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金需求大或资金利润率高甚至不计融资成本的个人或实体在某项基本前提条件缺失的情况下,就有了借壳贷款的要求,与被借壳企业达成利益分配联盟后,相对应于银行博险政绩的放贷冲动和指标压力,三方勾结借壳贷款就应运而生了。一方借壳三方得益,受损害的毫无疑问是国//家以及银行的各位小股东了。


借壳贷款逃避不了的显象就是第三方财产抵押和抵押价值的普遍高估以及编造假报表获得的超额授信,被抵押财产的所有权人往往就是贷款资金的实际使用人。筛选全部第三方财产抵押的贷款主体,从贷款资金的第二手交易的流向便知端倪(第一手资金交易形式上一般是符合监管要求的),或者从贷款还款资金的前手流入也可以知晓。(嘿嘿,肥差啊,以后增收秘籍有谈)
  增收秘籍之让大人们荷包先鼓起来:出借同一抵押物轮流为几个贷款主体进行融资抵押,真可谓处置无风险、生财各有道!

借壳贷款对银行体系的危害远比贷款价格的乱象更进一层。借壳贷款的去向一般是国//家产业政策限制或明令调控的行业,开发商、民间借贷、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资本市场为大多数,还有一部分流向是可以忽略贷款成本只求融资规模的特殊经济实体。高息资金进入民间融资渠道后,资本利润的追逐更进一步推高了社会实际融资价格,中小型实体经济更不堪重负。

诸位:忽如一夜春风来,客户关门知多少?借壳贷款尚有一壳,更有内外勾结伪造销售编造报表,古人说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而今是企业不存贷款依旧,随4万亿的海啸大潮,关门企业停产企业的贷款绝非个别现象,这部分信贷资金去了哪里?按时发放按期收回,究竟谁在用谁在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8-15 12:23:08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