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中国学术期刊网查找文献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杭州社科院的一位“学者”的一篇文章竟然一稿十六发,在2007年07月15日至2007年12月15日这短短的五个月期间,《非ZF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这篇文章分别在16个期刊上先后发表,文章题目一个字没改,摘要和内容等等页一字未改!不过,这十六个期刊中无一个是CSSCI,貌似有个别是北大核心!
这位“学者”真实太牛叉了,真是国内学者的“楷模”与典范!我们都得“顶礼膜拜”!以前看到同济大学的一位老师一稿八发就觉得不可思议,然而在杭州社科院的这位老师面前是“小巫见大巫”!另外的一些一稿多发的人和他相比真是弱爆了!这位学者这一稿十六发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果学术界多几个像他这样的所谓的“学者”,那中国学术界真可谓是大大滴有“希望”!吾辈悲哀!!!!!!!
下面是一稿十六发的证据:
补充:刚刚有坛友说这位“学者”除这一稿十六发外,还有个一稿八发,我看了一下,的确还有一篇一稿七发。《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照顾模式探析》这篇文章在2007年06月25日到2008年09月01日这期间竟然也一稿七发,其中发的《东南学术》还是CSSCI期刊,看来这位学者是惯犯啊,有恃无恐!!!
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就这样一位劣迹斑斑的人竟然还在杭州社科院上班,还参加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 推动ZF体制改革”研讨会”和“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以及““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等,还活跃在国内学术界,真是悲哀!国内学术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另外一稿七发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