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814 5
2012-08-25

完成于2012年8月24日下午,北京,蒋勇

提要

在《中国企业改革的下一个方向-人力资本化》中已得出结论,人力资本化是企业改革的下一个方向,是值得大力研究和突破的领域。人力资本化企业的实现形式是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本会计的概念、人力资本的确认、计量、分配、记录、披露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影响。相关影响包括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对国家财政的影响、对相关财经法规的影响。

关键词:人力资本会计  企业治理结构  国家财政  相关法规调整  企业改革方向

一、人力资本会计概念

会计是一种过程控制工具、信息系统、经济行为管理活动和商业语言。人力资本是企业员工(包括管理层)加盟企业时,根据与企业签定的劳动合同所规定时间和范围内出售给企业的脑力或体力或兼而有之的个人劳动,价值计量一般以合同约定工资为准。人力资本会计是指企业员工以投入的个人劳动作为人力资本要素与金融资本要素共同分享剩余收益的管理活动。


二、人力资本确认

与企业签定了合法劳动合同的在职在岗人员的个人劳动价值作为人力资本确认范围。


三、人力资本计量

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质是组合资产综合投资报酬率由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构成,风险报酬率由市场投资报酬率与无风险报酬率之差乘以贝塔系数形成。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主要解决组合资产综合报酬率问题,对于人力资本计量所需的金额确认,并不适宜。


2.        期权定价模型

期权定价模型的实质是对资产(以股票为例)买入或卖出期权实时价格的数学精确确定,期权价格等于股票现实价格乘以一个股票对期权的套期保值率减去股票履约价格现值乘以一个调整比率。由于能实行股票期权激励的对象只能是少数员工,对绝大部分员工的人力资本评估并不适合。


3.        净现值法

将员工在企业期间的企业为其支付的工资及相关费用和其为企业带来的相关现金流入进行折现,算净现值,再加上其未来在企业期间企业为其支付的工资及相关费用和其为企业带来的相关现金流入的净现值。这个方法的问题是该员工为企业已带来的和未来将带来的现金流很难界定。

4.        合同月工资法

价格是体现价值的最佳方法,人的价格就是它的薪酬,当一个人加盟一个企业时,首先与该企业相关人员谈判的就是其薪酬金额,通常双方都能接受的加盟者的价格表示方式是月薪多少,如果达成一致,最终将以合法劳动合同的方式记录下来。这里有几个与人力资本计量相关的问题要讨论。在讨论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这里要计量的人力资本只与当年该企业税后利润按人力资本要素分配相关。

1)        是以月薪还是年薪还是未来在企业工作期间总薪酬作为该员工的人力资本?

由于人力资本化的目的是帮助员工按人力资本要素索取应得的企业当年税后利润,所以企业当年“本年利润”大于零则分配,等于零或小于零则不分配,所以只与本年利润相关,故某员工参与分配的人力资本计量不能大于年薪,同样也不能小于月薪,因为月薪是一个人加盟一个企业时的价格标志。如果按年薪来计量人力资本参与二次分配,金融资本所有者是不能接受的,因为,金融资本在工商注册时,是一次性注册的,如果不增加注册资本,其金额是不会改变的,金融资本所有者就是靠这个注册资本索取税后利润的,如果允许人力资本在索取税后利润时按年薪,就应允许注册资本也乘以十二。实际上金融资本家创立或加盟该企业时,一次性投入金融资本,即注册资本,也只能以注册资本为依据索取剩余收益。同理,某员工加盟该企业,也只能一次性投入人力资本,并以合同确定的人力资本价值为依据索取剩余收益,而人力资本价值,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就是工资,而且是月薪,这个月薪应是企业与该员工签定的合法劳动合同中规定好的。这是为员工和金融资本所有者能普遍接受的。如果员工想提高人力资本要素在二次分配中的权重,只能通过与企业签定合同中,提高月薪水平。

2)        如果实行的是弹性工资制的员工,如何计量其人力资本?

    所谓弹性工资制,是指较低的月固定工资加上风险工资,风险工资指按销售收入或服务收入的一定提成比例进行的提成。对于采取弹性工资的员工,由于风险工资具有不确定性,故可将当年风险工资按月进行平均,这样可以月固定工资加上平均月提成收入之和来计算人力资本。

3)        对实行年薪制的员工,如何计量其人力资本?

年薪制也是一种弹性工资制,其人力资本的计量可参照第二中情况的算法。

4)        对实行股票期权的员工,如何计量其人力资本?

按合同中规定的月固定工资计算。


四、人力资本对税后利润分配

企业所有签定合法劳动合同在职在岗员工参与当年二次分配的人力资本按上述月工资法计量后,企业人力资本在企业当年利润大于零时,按如下公式进行利润分配,如下:

如果某个员工人力资本量为Hi,本年利润为P,

人力资本在总资本中占比= ∑Hi/(注册资本+∑Hi)

如果P>0,则

应付人力资本红利总额 = P ×人力资本在总资本中占比

某员工人力资本在总人力资本中占比=Hi/∑Hi

某员工应付人力资本红利 =应付人力资本红利总额×Hi/∑Hi


五、人力资本记录

1.        增设人力资本相关科目

增设三个科目,分别为:人力资产、人力资本和应付人力资本红利。

人力资产是资产类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所控制的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现金留入的与企业签定劳动合同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本是权益类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员工在进行剩余收益分配过程中所确定的人力资本。

应付人力资本红利是负债类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员工在进行剩余收益分配过程中,应付给企业员工的红利。

2.        人力资本化的会计分录

1)        确认人力资本时,分录如下:

借:人力资产

    贷:人力资本

2)        提取人力资本红利时,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贷:人力资本红利

3)        支付员工人力资本红利时,分录如下:

借:人力资本红利

    贷:现金


六、人力资本披露

1.        资产负债表披露

在非流动资产类下,要展现人力资产科目及金额,简略格式如下表:


资产负债表

科目

金额

科目

金额



------


-----


应付人力资本红利




应付股利


-----


流动负债小计


流动资产小计


非流动负债小计


-------


负债合计


-------


----


人力资产


人力资本


非流动资产小计


所有者权益合计


总资产合计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2.        利润分配表披露

在利润分配表中,要体现提取人力资本红利项目,简略格式如下表:


利润分配表

本年利润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提取法定公益金


    提取人力资本红利


本年未分配利润


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


可供分配利润


减:应付股利


年末未分配利润



3.        现金流量表披露

在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现金支出小类下,要展现支付人力资本红利项目,简略格式,如下:


现金流量表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


支付人力资本红利


支付股利和投资收益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筹资活动净现金流量


净现金流量




注:由于该论题涉及企业改革的下一个方向,意义重大,希望能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和交流,蒋勇, mobilephone:13717598161 QQ:798696624   电邮: jy_john2002@sohu.comjy_john2007@yahoo.com.c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8-26 00:51:44
顶一个,这正是我最近在思考的话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6 22:39:5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9:00:29
人力资本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等等,这些研究了很多年了,感觉还是停留在纸面上,很难得到真正的应用,这样的研究真的是。。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货币计量是会计四大假设之一,这是会计的特色,也是它的局限。会计是一种通用的管理工具,但通用并不意味着万能,不能货币化,或者不能可靠货币化的要素无法进入这个信息系统,必须得承认这一点。试图在一个框架下解决所有的问题,并不能使这个框架变得更高贵、更重要,反而很有可能会损害它。
一点愚见,与诸君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3 23:06:18
紫云金沙 发表于 2012-12-1 19:00
人力资本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等等,这些研究了很多年了,感觉还是停留在纸面上, ...
会计计量质量、属性和人力资本会计定位。会计计量质量应保证不同人采用相同计量工具在相同约束下对同一会计对象计量应得出相同结果。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净现值。对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计量应保证计量质量,即不同评估人运用相同评估工具在相同约束下对同一人力资本所有者价值进行计量应得出相同结果。用什么属性进行计量为宜呢?历史成本或重置成本或公允价值或净现值。历史成本记录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客观、稳健,但人的价值用历史支出来计量,没考虑未来现金流入;用重置成本计量,比较公正,但前提是能在人才市场中找到具有类似能力或特质的人,还需知道他/她的市场价格作参照;净现值法,充分考虑未来现金流入,但现金流入金额确定具有很强主观性,不稳健;公允价值法,即用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市场价格(劳动合同工资水平,如月工资)来衡量人力资本价值,十分公允。人力资本会计定位,不是人力资源会计,他没有对人力资产进行资本化,文献中的‘人力资本会计’只是把部分人(高管、核心员工)进行人力资本化,且资本化理论依据不足;人力资本会计应是彻底的人力资本化,全员依其劳动(体力、脑力)要素对产出边际贡献与劳动要素量相乘来分配产出(克拉克分配定理)。有种观点,先效率后公平,先效率指在生产过程中一次分配充分刺激管理层和财务资本所有者,使其竭尽全力为增加企业利润,同时通过资本要素和管理层管理或智力要素分享剩余收益,大部分员工努力工作,挣工资,但不能靠其劳动要素参与剩余分配。出现两极分化后,再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和税收转移功能,将部分社会财富适当补贴给低收入者,以次保证社会公平和稳定。个人认为此观点不对,这种观点是基于目前现实,被动或被迫提出的。效率和公平是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不能人为设置先后次序,将其割裂开。即讲效率又讲公平。一次分配实现全员人力资本化(克拉克分配定理),仍能保证效率;二次分配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及税收转移支付,社会就加了双保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4 12:11:11
sasajohn 发表于 2012-12-3 23:06
会计计量质量、属性和人力资本会计定位。会计计量质量应保证不同人采用相同计量工具在相同约束下对同一会 ...
还是太理想化了,和现实世界相去甚远啊。
“公允价值法,即用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市场价格(劳动合同工资水平,如月工资)来衡量人力资本价值,十分公允。”影响工资的因素太多了,人的价值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全员依其劳动(体力、脑力)要素对产出边际贡献与劳动要素量相乘来分配产出(克拉克分配定理)。”
这都是无法测算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