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13 1
2012-08-27
国际货币体系本身也有一些自动的调节机制。我们可以看到亚洲有较高的储蓄率,而英美金融机构无法有效地吸引到储蓄,这和制度设计是密切相关的。金融服务应该服务于整个国家经济的需要,而不是遵循某一特定模式,我想这也是问题的部分症结所在。

  自去年起欧洲就面临经济方面诸多挑战,而欧元本身使得这些问题更加难以得到解决。与其他地区相比,西方有更多的个人机构投资者,相比7900亿欧元的其他操作,去年欧洲各央行仅提供了4400亿欧元的援助,这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全球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达到了18万亿美元,占到全球GDP总量的30%,而且这种趋势仍在继续。

  欧洲仍然迫切希望能够从其他地方吸引资金来解决问题,但是很显然新兴市场国家并没有能力来消化吸收这些数额庞大的赤字。所以目前他们能够做的就是尽量使自己的资产多元化。虽然目前世界上60%的储备货币仍然是美元,而新兴市场国家仅占8%,但如果问及新兴市场国家的看法,他们普遍会说自己持有的没有减少,但鉴于金融危机中美国的做法,他们不想继续增持美元了。因此他们在进行的是一种被动的以多元化来替代美元的策略,即仍然储备美元,只是增量不断下降,这种趋势还将继续。

  另外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是经济上的主要趋势。一个是贸易模式,尽管身处危机之中,但从总量计算,世界经济仍然在继续增长。在西方国家经济形势走低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量不断上升,甚至超过了同发达国家的贸易量。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也许未来他们会更多地考虑直接采用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印度、印尼、巴西货币支付,以便利贸易结算,并加大它们货币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我认为,我们正朝向一个全球多元化的货币储备体系迈进。

  另一方面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主权面临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源于跨国企业。西方的资产现在变得非常便宜,这将可能改变国家和企业的关系,出现国家身份认同的危机。世界上最大的200家跨国公司中,26家的资产超过了ZF资产的50%,其后的26家则控制超过10%的ZF资产,所以最大的200家跨国公司中的前1/4对ZF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现在它们是决定目前投资方向的主要动力。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因素。






作者: 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杰拉德·里昂斯(Gerard Lyons)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08月06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8-28 16:56:26
好东西,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