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TRONG><FONT size=4>《工作DNA》</FONT></STRONG>作者:郝明义 著 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P>
<P><IMG src="http://www.nanfangdaily.com.cn/jj/20070321/ds/200703190039_301354.jpg"><BR></P>
<p>
<P align=left><BR> ———读郝明义《工作DNA》的感想<BR> <BR> <BR> 如果我说,工作着是幸福的,多半人会对之报以嘲笑,以为我不是矫情便是上海人说的“猪头”或北京人说的“250”。可我不但要说“工作着是幸福的”,还要进一步强调,“工作光荣”。 从来就讨厌满天满地的“励志”读物,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两代年轻人被这些只顾赚钱而无论是非的励志书给搞坏了。这些坏的励志书,第一波教人如何当将军,因为拿破仑说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第二波教人,说好听点,要当好工具,螺丝钉、改锥、大头针,什么都行,就是不要当工作者、劳动者。结果不难想象,99%的人当不了将军,事实上,差不多同比例的人,也当不了工具———根本用不着拿显微镜,稍微仔细瞥一眼,就会发现,我们这个社会,缺的不是人口,而是劳动者。我们只告诉年轻人要从小树立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终身,却从不教人如何自食其力,工作光荣。 郝明义先生的《工作DNA》首先是一服解毒剂。郝先生前言的标题,“从一个想当皇帝的年轻人谈起”,就是我给他讲的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还有一个故事,如果讲给郝先生,不知道他会如何反应。1995年夏,有一位小伙子应聘来书店工作。一天早晨,就在我的眼皮底下,他拿着抹布是先擦阅读桌的腿儿,后擦桌面。当时我也年轻,几乎暴跳如雷般地冲到他面前,叫着,“是谁教你先擦桌腿儿后擦桌面的?!”谁也猜不到他是怎样回答我的,他说“我从未擦过桌子。”呜呼。事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你二十的大小伙子,在家都干些什么。他说,什么都不干,都是我妈干。我说,那你回家吧,这里没有你妈。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先擦桌腿儿后擦桌面”的格局毫无改变不说,更上层楼了。每每想起这些事儿,我生完气,接下去是悲哀,再则是无限的同情和怜悯。我替那些年轻人不平,替我们这个民族伤心。是谁教会他们先擦桌腿儿后擦桌面的? 如果不是被逼无奈,我敢肯定,眼下在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很多想的是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一夜发财,坐以待“币”的美梦。他们讨厌工作,甚至以工作为耻,何谈工作中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美德? 现代化了的或过程中的人,之所以称为人,起码有两个要件,一是,他们/她们应该是好的劳动者;一是,他们/她们应该是好公民。后者不谈。单说这好的劳动者,简单又不简单。说简单,是因为动物也都有生存的本领,人也该必须有。说不简单,是因为人这个物种有些特别,他/她生来不止为了生存一个目标;他/她处在社会关系当中;古今中外有很多的示范,示范什么?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一夜发财,坐以待“币”。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都讲的是,人要当官儿。当不了官儿,皆可耻。连经商赚钱都可耻。那些夫子未被解透之言,胡乱在一代代人的心里发酵。更可恶,我们的学校,至今灌输的依然是这个“道理”。让年轻人承担后果,殊不公平。 郝先生书中讲的一个道理,可拿来使用,就是年轻人要自救。工作的重要性,郝先生以一个人一生要把多少时间投在工作中为例,已讲透了道理。他进而提示年轻人如何对待工作,用了找心爱之人作例,甚是恰当。他说,当你找心爱之人,是否事先设定他/她要有钱,又要漂亮、帅气?如此,哪还会有“心爱”?世上或许有有钱又漂亮、帅气的一对人儿各自以对方为心爱,但可遇不可求。当然不能作为找心爱的标准。找心爱的工作如出一辙。书中到处都是这样对年轻人有启迪的例子和不以讲道理出发的道理,所以可以亲近。郝先生的“道理”多是他工作生涯20余年的心得体会,而非引经据典,人云亦云,所以尤显珍贵。他所谈的关于工作的所有方面,其实指向只一个,工作光荣。 一年前,读繁体字版《工作DNA》,有一感受,抄在下面,作为结尾:“它是一位男子汉对工作的宣言,是一位待工作有如生命的人的人生宪章,是一位出入江湖的‘大哥’为自己‘立此存照’的座右铭,是一位残障者代表族群挥向逃避、懦弱的金箍棒。每一篇小文,字字珠玑,砸向心田,铿锵有声。关于选择、刻苦、时机、念头、平和、反击,乃至爱情、友谊和痛苦不堪,都有郝氏之见与心得,拿来与人分享,不仅需要勇气,更要心智的发达和有容。”(刘苏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