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老师您好:
在您的论文班中关于面板门限回归的那一课中,我使用了Hansen1999中论文的数据,也就是您的例子B中的数据,进行如下回归:
xtthres i q1 q2 q3 d1 qd1, th(d1) d(c1) min(120) bs1(1000) bs2(1000) bs3(1000)
得出的结论中,其他的结论都和Hansen(1999)论文中的结论基本一致,特别是两个面板门槛值的估计都很精确。但是,对于临界值的检验中,得出的结论和Hansen的结论相差很大,特别是第三个门槛值的检验,以及所有门槛值的临界值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请问是怎么一回事呢?以下是我的结果:
临界值
------------------------------------------------------------------
模型 F值 P值 BS次数 1% 5% 10%
单一门槛 35.342*** 0.000 1000 13.107 8.195 5.596
双重门槛 25.034*** 0.000 1000 9.148 4.511 3.199
三重门槛 10.904*** 0.002 1000 7.339 4.371 2.930
这是hansen的表2:
Table 2
Tests for threshold e!ects
Test for single threshold
F
1
32.6
P-value 0.003
(10%, 5%, 1% critical values) (12.4, 14.8, 26.2)
Test for double threshold
F2 25.8
P-value 0.017
(10%, 5%, 1% critical values) (12.3, 14.9, 42.9)
Test for triple threshold
F3 4.2
P-value 0.723
(10%, 5%, 1% critical values) (10.9, 13.3, 22.9)
另外,前几天我发的一个帖子,估计您漏过了,在此重新请教您:
您的《融资约束、不确定性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一文中,在估计TE的时候用的是自己编写的sfa_te命令,我看了王泓仁老师的sfmodel命令的说明,他自带了一个sf_predict,bc() 命令,我看说明,两个命令应该是完全等价的,但是,我计算了一下,两个命令的结果相差非常大,甚至技术效率的结果在10倍以上。请问这两个命令有什么不同呢?应该如何使用呢?请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