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204 8
2005-03-27

    财经媒体开始重视和提倡商业精神,可见商人在国内的社会地位与日俱增。其实,商人的地位本来就应该是高尚的,只是一些错误的观念泛滥,造成了商业精神长期不振。这种错误而泛滥的观念,简而言之,就是工程师迷信        我也曾经有过工程师迷信。每个中学时期认真学过物理和化学的人,都容易被这两门学问的成功所激励,然后有意无意地认为,经济现象也像大自然一样,可以被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研究。当经济学掌握了社会运行规律后,社会也可以像汽车、轮船、药物那样被发明出来,并受到精确的操控。        这种想法发展到极端,就是拉普拉斯猜想。拉普拉斯(P. S. Laplace1749-1827)是法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断言,只要告诉他世界某个刹那所有原子的状态及运动规律,他就可以推知世界的过去与未来。没有人能在理论上质疑拉普拉斯的雄心,直到量子力学出现。        他的雄心也体现在经济学思想上。半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教育一直被萨缪尔森(P. Samuelson)的教科书统治。现在人们批评黑板经济学,就是指萨缪尔森忽略了真实世界的细节,用机械论的思维来理解纷纭复杂的经济过程。萨缪尔森的世界观,干净漂亮,整洁明快,但因为毫无细节,所以没有用处。        直至读到哈耶克(F. A. Hayek)的《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我的观点才完全改变。这篇文章不仅是哈耶克个人最重要的论文,也是经济科学的里程碑。哈耶克的观点是:要发展经济,改善生活,需要具体的知识,而不是泛泛的知识,而商人正是这些具体知识的运用者和传播者。从这个角度看,商人对社会福利的贡献,绝不亚于任何运用和传播泛泛知识的学者。        设想一下,假如你是个领队,带领队员跟对手比赛下棋。你能对队员们下什么样的宏观指令呢?什么指令都下不了!你不知道每一盘棋的具体格局。你不能下令拱卒,不能下令跳马,也不能下令出车。即使你棋艺比他们都高,也只有下场队员自己才了解情况。        正是基于这个道理,哈耶克指出,靠不定期货艇的空程或半空程运货来谋生的人,或从商品差价套利的人,都是以不为他人所知的对转瞬即逝的情况的专门了解,在社会中起重大作用的。但这种人一般受到蔑视。要是他们的日子过得比工程师或理论家好,就被看成是坏人,被认作是奸商        显然,人们都犯了一个错误,以为这些商人用来谋生的知识是人尽皆知的。而这种偏见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们重生产轻商业的态度。但事实上,这些知识绝不是唾手可得的。在不确定的状态下,他们追求这些知识,往往要付出沉重的商业代价。        要知道,任何经济问题,本质上都不外乎是不确定的问题,是变化的问题。要是在世界日复一日的运转中,没有任何变化,那么一切都可以达到均衡,不会有浪费,也就不存在什么经济问题,更不会有经济学存在的必要。换言之,正是为了应变,商人才应运而生。        掌握经济学原理的朋友都明白,经济学里没有盈利亏损的概念!这是说,在所有知识都可知的前提下,或者从一个回顾的角度看,一切都可以在计算之中,一切后来的收益,都有其精确对应的成本。这样,盈利亏损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        首次发掘邓丽君的歌唱天赋并让她登台演唱的商人,确实获得了盈利,但那纯属意外。扣除所有成本后的剩余收益,属于意外收入,而只有意外收入才是盈利。问题是,邓丽君一旦走红,盈利就不再意外了,因为再请邓丽君演唱的成本将大增,收益率于是回落到一般利率的水平。要盈利源源不绝,就得靠商人寻寻觅觅。        人们现在谈论商业精神,提升商人的社会地位,往往喜欢引用韦伯(M. Weber1864-1920)的观点,把商业精神和新教伦理相提并论。我不明白为什么非得这样。难道没有新教伦理就没有商人,就没有商业精神了吗?从运用经济知识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中的商业精神,就像车轮和火一样普遍,也像车轮和火一样不可或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3-27 20:14:00
人们现在谈论商业精神,提升商人的社会地位,往往喜欢引用韦伯(M. Weber1864-1920)的观点,把商业精神和新教伦理相提并论。我不明白为什么非得这样。难道没有新教伦理就没有商人,就没有商业精神了吗?从运用经济知识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中的商业精神,就像车轮和火一样普遍,也像车轮和火一样不可或缺。

实在不能同意这段话。不敢怀疑薛没有读过《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尽管韦伯将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出现近乎形而上的归结为西欧的宗教改革和新教教义在制度层面的作用。但这未尝不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发生学上的解释。

既然“商业精神,就像车轮和火一样普遍,也像车轮和火一样不可或缺。”薛却似乎忘了问像火和车轮一样重要的商业文明为什么能够在西欧出现,以及传统的东方商业文明和欧洲的文明有什么有什么样的差别,这种差别对实际的经济生活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相信这些方面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27 20:31:00

又想到中国的企业很少有做到像纳斯达克蓝筹的那些百年企业那样百年基业常青的,杜邦公司有近200年的历史了吧。长得跟美国的历史一样久远。

反观中国很少有这样的百年老店。同仁堂的药?张小泉剪刀?实在很难找到常青的百年老店。

这似乎跟中国传统的商业文明有关。儒商为什么都短命?从徽商到晋商,中国的商人骨子里缺什么?

这些问题很让人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28 12:42:00
以下是引用云端之暗涌在2005-3-27 20:31:50的发言:

又想到中国的企业很少有做到像纳斯达克蓝筹的那些百年企业那样百年基业常青的,杜邦公司有近200年的历史了吧。长得跟美国的历史一样久远。

反观中国很少有这样的百年老店。同仁堂的药?张小泉剪刀?实在很难找到常青的百年老店。

这似乎跟中国传统的商业文明有关。儒商为什么都短命?从徽商到晋商,中国的商人骨子里缺什么?

这些问题很让人思考。

你的思考结果是?是不是想说中国商人智商不行呀?

不同的试验环境(设定条件)产生不同的试验结果,同样的,不同的政治环境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商业结果。这似乎跟中国传统的商业文明“无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28 17:20:00
有人批评中国过去一个世纪里没有产生一部让世界真正瞩目的小说,没有世界级的文学,哲学或者诗歌的大师。也有人整天在拿中国和日本,美国的企业比较,得出许多不满的结论。事实上,什么成就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上世纪知识界经历的各种灾难使得我们的文化既没有认真保留和继承传统的东西,有没有认真吸收和消化西方的东西,看看我们周围那些中国的企业和他们的行为,他们更象暴发户,再看看我们商业环境以外的东西,比如文化界,政府部门……我们会发现畸形的大环境下商业这种小环境也肯定不会好到哪去。我无非是表达一个意思:良好商业环境需要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规范,需要同其他环境共同进步而实现,需要积淀。培养贵族是需要大量时间的,或许我们这一代都看不到,尽管我们很是不耐烦——希望中国在许多方面都快快的赶超发达国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28 18:41:00
为什么中国的老字号不长久?你得问:在中国,什么长久?我们看不到在如今的这个文明世界上,中国曾做出了什么贡献?四大发明本来就是历史学家从故纸堆里发掘出来的样本,你会做火药还是印刷?如果说贡献,那就是中国给予世界一个希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